武氏太极拳,源自清朝咸丰年间河北永年人武禹襄之手。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武禹襄,以其对武术的热爱和深厚功力,先习杨式老架太极拳,再向陈清萍学习赵堡太极拳,从中汲取精华,并在研读王宗岳《太极拳谱》后,对拳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最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武式太极拳。
武禹襄将其技艺传授给甥李亦畬,李亦畬又将其传承给同乡郝为真。郝为真不仅承袭了这一门派,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因此这门派也被称作“郝家小架太极拳”。武氏太极拳以紧凑而舒缓的动作、身法中正安舒、柔化见长著称,其步法灵活多变,手法简洁但内涵深刻,不易一时半刻就能掌握其中奥秘。
作为汉族传统五大流派之一, 武氏太極拳注重求得内形,以意行气,将练精、气、神三者融合于一体。在应用上,它强调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运动,使练者能够达到不露外形而达到的高境界,即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
此外,武式(或称差式) 太極拳是基于杨式与赵堡两大流派基础上,由武禹襄先生根据自身感悟所创编的一种简约紧凑的小巧风格,这套拳法既适合强身防身修身,又尤以文人的修养相宜。通过身体力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简炼精要无浮词的经典理论著作——即“论”类作品,如《 武式太極論》等。这套技术以干枝老梅之名驰誉江湖,被誉为朴实无华的手法,其双手各管半个身子互不逾越讲究内外三合进退须有折叠等特色,为追寻这一门学问的人士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