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探讨螳螂拳史源考述与莱阳裔人商榷融合太极24式的正面与背面精髓

对莱阳裔人在《精武》2007年11期发表的《螳螂拳史源考述》进行深入探讨,发现几处需要商榷的地方。

首先,关于王郎是否创立了白猿拳法的问题。传统上认为王郎于七在崂山创立了白猿拳法,但实际上,这一说法在李秉宵一脉中的梅花螳螂拳中并无记载。相反,《可使有勇》中提到了“王螂老师作为分身八肘乱接秘手”,但没有提到白猿拳法。而李秉宵所学的白猿系列拳法,则是来自于升宵道人的传授,而非崂山之地。

其次,关于《罗汉行功全谱》的作者升霄道人身份问题。在文中提到的序言中,“云花观”这一称呼通常指的是道士修行的地方,因此可以推断出升霄道人应当是一位道士。此外,《罗汉行功全谱》中的内容也显示出明显的吐纳导引术特点,这进一步证实了作者身份为道士。

再者,对于莱阳裔人提出李秉宵即为升霄道人的观点进行质疑。根据《莱阳县志》的记载,李秉宵是在乾隆年间通过医治大盗而得以学艺,与莱阳裔人的说法存在矛盾。此外,由于清圣祖康熙四十一年的时间与乾隆年间相隔甚远,使得李秉宵能在乾隆时期学习于七的情况变得不可能。此外,海阳城志还记载了嘉庆初年的情况,与干尝二十七年的时间也不符合。

最后,对崔寿山《螳螂拳谱》的序言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中提到的“附贡生李公文学士”的时间背景与现有资料并不匹配,因此需要进一步考证和核实。

总结来说,对以上几个关键问题的重新审视和分析揭示出了之前文章中的不足之处,为更准确、全面地理解中国武术历史打下了坚实基础。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