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拳,源自后唐、北宋时期的一位道家隐士陈博创造。他的名字字为图南,他在宋太宗时被赐予“希夷先生”的称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陈希夷。在华山云台观中隐居的陈希夷,在研读众多书籍和经史之余,创造了六合八法拳,以此强身健体,并延缓疾病,享有百岁高龄。
继承了陈希夷技艺的人之一是河南鹿邑县的李东风。他将这套拳术传给了关杰、刘钧声等人,同时还有其他名师如宋元通也精通此拳,他们分别传给了园融、刘崐、李梨、张学礼和张继善等人。随后潘致和也学习到了这套武功,他的弟子包括杨景群、达远、陈鹤侣以及李静然等。此刻,八法拳已经流传到了燕豫川陕一带。
清朝光绪年间,这套武功又有了一些变化。当时直隶(今河北省)昌平黄花镇的人物陈光第跟从李东风再次向达远和李静然学习。此外,他还从另一位名叫李蝉的道人的身上学到了心意神功,从而集成了各个老师所教授的精华。
同时,那位潘致和曾经与杨景群共同发展出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他们把它称作“先天十二势”。杨景群之后,将这些技巧继续教授给杜发魁及阎国兴等人。
到明朝末年,这套武功进一步发展。在那时候辽宁铁城岭的一个叫吴翼翠的人拜师于阎国兴并专门练习心意八法。吴翼翠不仅接受过阎国兴的指导,还直接向陈光第学习。这两位老师虽然都教的是同一门内家拳,但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因此,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精神层面上,它们都是互补且独特的。
至于为什么这套武术能一直流传下来,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一种内家拳术,即以心意神气作为主导,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依据这个原则来进行。而这种方式使得每个打击或动作都不只是简单地重复,而是需要通过心意来引导,使得招式既要灵活自然,也要充满力量与威猛。
然而,由于这一门艺术非常注重私下的教学,不公开传授,所以它只在一定范围内流行。直到有一位名叫吴翼翠先生担忧这一门技艺会因为缺乏公开教学而失传,他才开始在沪宁地区公开教授这项古老而深奥的艺术。在他的努力下,这项古代最强大的武功终于扩展到了全国各地。
现在,有几个人因其对这门艺术极高热情而知名,其中包括梁子鹏及陳亦仁二人,他们分别在广州及粤港地区教授此技并培养出了很多高水平弟子,如曾根欧荣具,以及潘炎流等。此外,一些来自广西周树生的学生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