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十三式中,弓步连续进步技巧是练习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为了正确掌握这一动作,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太极拳的理法要领,并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完美。在传授和学习这项技术时,指导者和学员都应当确保对动作有清晰、准确的概念,以避免模仿错误或仅依赖外观而忽略内在原则。
然而,在现有的文献和教材中,这一主题往往被误解或简化。许多描述不够明确,有些甚至含糊其辞。此外,一些人可能根本不了解正确的方法,而有些则故弄玄虚,但实际上自己也不清楚。而大多数教与学者未能仔细思考并辨别太极拳中的真谛,因此他们照搬承袭了错误。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不符合太极拳理法要领的弓步连续进步随处可见。这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希望引起同仁们对此问题的重视,并进行更精益求精地讨论探索。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完全掌握这一技巧并不要求,但熟练后应追求完美,而初级阶段与纯熟后的反应与感觉又是不同的。
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一脚向前伸迈时,两脚朝向应该有一定的角度,这符合自然合理运动规律,也是崇尚自然的太极拳所应该遵循。在执行弓步时,一脚向前伸迈时另一脚应该有一定的外撇,可以分为虚脚撇脚和实脚撇脚两种类型。
这种虚脚撇脚的大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需要化解后正面发劲攻击;一种需要化解后先贴靠再横挒发劲攻击;一种需要侧化同时发劍攻击。虽然配合上肢武术动作形式多样,但基本过程相似。本文将以搂膝拗步为例来详细阐述一个弓步形成过程,将其分为六个关键步骤加以叙述,同时提供具体细节介绍。
首先介绍右正弓步,其特点是两腿前后分开,右腿尖向前展开,与左腿呈平行线位;左腿尖略微外撇约45度左右,然后提起至身躯高处。此刻身体姿势如下:
左胯略移,为躯体转轴。
身躯轻微后坐,为带动右胯内缩。
右膝屈至135-90度,上下移动均匀。
右足尖稍提,让足跟蹬地,即“沉”引力。
“沉”引力使身躯轻微偏左转,使左胯适量回归原位,同时推动右足进一步抬高。
结束状态:双腿保持平行状态,而非交替状,以实现“偏沉”。
整个过程中,“沉”引力不可或缺,它来自腹部内力的蓄聚,用腰骶部送出影响每一步行动。如果不是由“沉”引导,每一步都会失去内力的支配,从而违反太极拳之道——手足自动使用力而非气。当全凭局部力量主导行动时,便难以达到真正同步协调,更无法表现出典型的手腕柔软、臂膀如绵羊毛般柔韧的手感及灵活性,以及其他诸多特质,如自我防御能力提升等。
最后,要强调的是,当进行沾粘连随操作时,无论如何不能让腰脊成为空间轴,因为那样会导致无效沾粘以及背势受敌。现代很多练习者误以为腰脊应成为转体中心,这是一种严重误解。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当胸腹正对着前方、肩胛骨之间保持平行线且双侧形态相同的情况下,可谓达到了最优配置状态,此乃武术境界之巅也!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