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太极门:文雅之拳,霸道内功
中国武术历经数千年演变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其秘诀在于不断有人创新,不断将适合时代的精髓融入其中。昆仑派的昆仑太极拳源自老子的道家哲学,是一种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的内家拳种。它以太极桩功、八段锦、易筋经等为基础,又独创一格,成为一种全身运动,其特点是松宽放展蹬贯侧韧。
昆仑太极拳动作优美自然,如同心智空灵,力达九窍。作为百年传承的内家拳法,它不仅符合道家的思想,更是从虚无求实有,从柔弱求刚强,从外柔求内刚,最终返虚入浑,练虚合道。这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精髓。
昆仑太极门是一种道技与武学完美结合的体系,从武学理念到武学思想,再到武术套路都有着完整而深邃的内容。其主要包括套路、心法、练法、技击和养生五大部分。
昆仑太极的心法要诀是守中,“中”乃乾坤交汇之地,所以先天而成,在认为性命不过同一物体两种说法,“性无命不立,命无性无有”。因此主张性命双修先需空其心,然后练“精气神”,保其身已达到性命双全形神俱妙。
根据昆仑太极三大特点,在练习过程中遵循“收心巡气凝神展窍开宫筑基练己得药结丹”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流程,以达到阴阳平衡(即中和)。历史上,这门艺术主要在青海、新疆地区流传,是历代修仙强士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据说在元末明初张三丰将昆仑派武学收集整理创下了正宗十三式,现在保存在武当山上;而昆仒派又吸收了正宗十三式的一些精华。但是在近代传承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每代传人未向后人告知此事。
据师父段智明所述,该门艺最早由新疆红教大堤克鲁·呼图克图云游上海,与吴佩孚贴身甲卫智立禅师相遇,将秘传者授予智立禅师。一九三零年智立禅师将其授予江正南及钟建华。在解放初期,由于各种原因,这门艺几乎走向自生自灭,但我师父仍暗中继承。此外,还有一些重庆地方 武术家对此也有所了解,如赵子虬先生及周北溪先生等,但目前尚未见社会各界对此进行报道或刊载,因此可能已经逐渐绝迹了。
2014年1月,本门艺成功申办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基本套路分为第一路、二路、三路,每一路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风格,让人既能感受到悠久历史,也能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气磅礴。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5
2025-03-11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