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印教授在《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一书中,对于太极桩(又称升降桩,也叫起势)作了几句言简意赅的歌诀,为太极拳初学者打开了方便之门。笔者多年从事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和研究,略有些心得体会,今试对太极桩歌诀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与读者诸君共同探索。
太极桩歌诀曰:“两手提按腿屈伸,立身中正体浮沉;落如端坐收臀胯,起如提丝力均匀;起吸落呼自然法,高低适度量渐进。”
一、两手提按腿屈伸
手部的上提力点位于小臂前端,在动作过程中,要感悟到提重物般缓慢而连贯的动作,与内在呼吸同步练习,使单纯学习动作变得更加有效。深呼吸能够改变胸部压力与腹部压力,有助于脏腑健康,而自然深呼吸则能带来最大肺活量和氧气摄取。此外,缓慢动作促使呼吸更为深细匀慢长,而这种连续不断的运动亦可促进呼吸更加稳定。下按是指向水底施力的方式,就像是在水中的气球,上浮之力象征着阴阳交替,可以帮助理解手与球之间阴阳变化,对初步认识阴阳至关重要。
同时进行的是双脚蹬地与身体上举的手臂,这样的协调让人明白“根在脚发于腿主宰腰形随手”,并且避免了四肢不协调的问题。这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助加快入门阶段,并规范拳套,使理念融入实践中久而久之外形和理念趋向统一。
二、立身中正体浮沉
行拳时,无论是起还是降,都要保持身体中心位置稳定,如同坐在摇晃的小船上保持平衡,不管环境如何波折都应保持冷静。在行走或站立时,要确保头顶轻微仰抬,上颌骨内收面容端正目光平视牙齿轻咬嘴唇轻闭舌抵上腭鼻息顺畅以维持宁静思绪。背部微后倾轻触衣领感觉颈部自自然直随着每一次呼吸调整肩膊松紧状态,同时精神提升使整个躯干松开活跃。
三、落如端坐收臀胯
当身体下沉时要求臀部向内收缩,即敛臀提肛。如果没有收缩就会造成前倾失去安舒,但过分收缩导致后仰紧张不必要。此刻需要将臀胯恢复正常姿态,就像端坐一样在整个身体移动过程保持这一姿态,因为这有助于防止因下按引发身体前后偏移,从而影响整体平衡和透彻充分的呼吸,以及神态自然流畅。
四、起如提丝力均匀
当身体升高或向上移动应采用均匀速度,如抽丝一般逐渐增加力量,如果速度过快则容易断裂若过慢则停滞无效,这种缓慢却坚定的节奏可以增强意识到的每一个部分运动所需精准控制,让行动既流畅又持久。而此类锻炼方法也是基础训练,是培养柔韧性的一环,当你掌握抽丝般感觉就能实现恒定的速度,从而达到一种连续不断、高效率且令人满意的情况。
五、起吸落呼自然法
通过打通任督二脉调整气血阴阳,可以从简单转变为腹式逆腹式以及大小周天循环练习,最终达到打通任督二脉境界。在此基础上伴随冥想打坐、意守入静等养生技巧,便可开始道家修炼的大门一步步打开。而拥有这样一种结合神性灵力的锻炼,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氧运动,它能充分提供氧气给全身器官,加速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功能得到增强。
六、高低适度量渐进
架子高度以及运动强度皆因人异宜,因材施教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也不少,一步也不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难以一概而论。但很多初学者因为架子低或者刻苦训练未曾完全理解理论常常感到疲惫无望或无法进入真谛。这也说明学习功夫除了苦练以外,还需要思考其本质,只有同时苦乐参半才能获得成果。
最后关于强度密度控制这是最难把握的一个地方,比喻炒菜放盐一样如果放得过多就会咸味浓厚,如果放得不足则淡无味。如果运动量大到了超出个人能力范围会感到疲劳难以恢复甚至可能受伤;如果不足也不会达成锻炼目的只是一场空谈。
因此架子的高低决定了运动强度是否合适,而这些都是由经验丰富指导老师口传心授长时间观察才能够最终悟到其中奥秘。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
2025-03-11
2025-02-28
2025-02-28
2025-03-11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