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节节贯穿仿佛一位智者引领我们入门其精妙的拳法

太极拳中的“节节贯穿”:一探其深奥之道

在太极拳的实践中,拳友们对“节节贯穿”的理解各具特色。有认为它是行云流水般的连续动作,有人把它看作是内气运行的助力,而另一些则将其视为脊椎快速晃动所带来的劲道涌动,这种力量虽小却能使对方飞出等。

我结合老师的传授和自身练习后的体会,对“节节贯穿”有一定的认识与感悟,希望与大家探讨交流。

太极拳要求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我老师早已强调过,“节”必须要有自己的界限,即每个部分都应该形成独立的小宇宙,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家”。

举例来说,当我们做肘部击打时,大臂和小臂就自然形成了一个节点。当腕部提起,小臂和手指之间也产生了新的界限。同样,当膝盖屈曲,小腿和大腿也分出了界限。而松开胯下,上身和下身又形成了新的界限。五指合拢,也即便是在这一瞬间,就存在无数微妙的变化,每一个点都可以被细心寻找到。

那么,“节”有什么用呢?

当我们将这些节点有效利用起来,便构成了如同弓弦一般多层次且复杂的情形。在太极中,我们追求的是身体各处成为五张弓——手足四张弓加上身体的一张弓。这只是表面,还有更多更细致的小型弓等待发现。

当我的手接触到对方来力的那一刻,每一个节点都成为了我的防御线,而每个点都以自己为支点,以手为例,从肘关節开始,角度应大于九十度,不然便是一种断裂状态,让来力无法顺利作用于你身上。你始终保持这个形态,使得对方来力的阻挡处处受阻,同时准备反击也是通过大、小箭一起发挥最大的威力。

试想,如果两个人同时使用箭矢而非直接力量,你不论如何发挥差距不会很明显,但如果运用上了箭矢,那么速度、力量以及省力都会变得更加突出。当所有这些小箭一次性释放,它们带来的威力可想而知巨大无比。

现在让我们重新审视“节节贯穿”。当对方攻击时,从手指开始,然后是手腕,再到整个臂部,一步步跟上;反击也是从最细微的地方开始,一步一步地跟上。一旦启动,要先走的是你的双脚,其余关節随之转动伸展,同时进行旋转和伸展运动,而不是单纯的大臂翻滚或仅仅肩关節活动(因为这只移动了一部分),这样才算真正实现了连续不断,无缝隙的过程。

如此一来,每个地方有自己的边界,对方力量达到某一点就会停止作用,而不会继续传递至其他区域,如同我们的肩膀稳固一样,对方推拉也不影响我们的平衡。而对胯下的松开也有类似的效果,迫使对方力量不能继续作用至脚底,使得自己不必移动去应付,只需调整虚实转换等技巧即可应对挑战。此外还有公转自转等技术可以进一步引导敌方行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检验理论,并由此提升实战能力。

尽管理念众多,但真正能够沉肩坠肘、松胯曲膝、五指紧握地面的人已经达到了许多要求,请记住两个字——真正在行走这条路的人才是真的掌握了本质。如果没有体会到这样的好处,那就还未达到标准。太极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无私,它不偏袒任何人,只认真打出的合理拳法。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