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是练拳的起点
我认为,太极拳中存在着不少失去规范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初学者由于动作生疏,难以准确把握动作要求而使规范失准;(二)较有经验的练习者未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从而形成了习惯性错误,使得规范也随之失准;(三)有一些人根本不读武学书籍,无视规矩,任意妄为,以致长时间下来形成顽固性的错误动作,使得规范更加偏离。显然,后两种情况对保持太极拳的规范程度构成了严重障碍。没有符合规范的行为,就无法真正体现出太极拳所蕴含的养生、技击和艺术特质,因此,对于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或放弃这些规则。
二、从基础标准做起
基础标准是初学者的必修课,也是多年来练习过的人士需要不断加强锻炼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基础标准,是指太极拳对于身法基本要求,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这听起来可能很简单,但实际上掌握每一个要点,并在实践中将其贯彻始终并非易事。比如,在起势时双臂前举与下蹲下按过程中,要确保沉肩坠肘,同时气息下沉百会上领,以此形成一种拔劲感。
三、细致地推究每个动作
太极拳中的每个动作都非常精细,其要求同样如此。在学习和实践这些动作时,我们必须仔细琢磨其内在机理。此外,我们还应该追求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太极弧线规律性。
详尽研讨每个招式完整性。
深入理解技术内涵。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将每一个手势进行到位,从外形到内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四、修正姿势提高技术
过去老辈师傅们除了教授基本架子,还会教徒弟拆解各部份。这是一种提高自身技术质量的手段。如果我们今天遇不到能够指导我们的老师,那么我们可以自行根据武学原理和打斗技巧之间相互探讨和引导对方,将姿势进行调整。其中有些具体规定,如保持身体中心平衡、中等腰收紧,以及正确使用膝盖和手腕等,都需要通过互相提醒和帮助来实现。而其他一些规定,比如放松肌肉进入静态状态,以及合理使用腰部力量发力,则需要个人反复训练直至找到正确感觉。
总结来说,没有遵循正确的体系要求,即便是最好的理论知识也无法转化为实际技能,而只有遵循系统性的训练方法才能真正展示出传统武术风格与美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