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了解“迈步如猫行”的练习秘诀?这是一种太极拳的基本步法,走好猫步,不仅能领会到精神层面,还能在拳架练习中事半功倍。
首先,我们来看猫步的走法:
全身要保持松静,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只有身心都放松,你才能更好地察觉自己的身体。
移动全身重量至左腿,同时准备出右步。这个过程要慢慢体会,感受身体右侧渐渐虚化,而左侧逐渐实起来。
提起右腿,尝试放松大腿、小腿肌肉,让膝盖有上提的感觉,同时胯部也要松开。
左腿微弯,腰胯松开,将尾闾向前微托,然后将右腿送出。
落步时,要让右腿完全松开,让脚几乎平行于地面,在脚尖轻挑后,全脚掌轻轻落地。注意腹部不要紧张,一般是因为劲不足造成的,所以需要调整重心,使得前进和后退都不会感到滞重。
重心移动至右腿,让它完全松开,就像别人的东西一样(不动),这样可以减少牵挂感,从而自然而然地 松开。这种方法欢迎你借鉴。
收步时,将实力的左腿收回,并且尝试让膝盖好像被绳子牵引一般。
对于初学者来说,走猫步应该作为主要训练内容之一,再辅以拳架练习,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了。
学习走猫步分为三个阶段:
刚开始,可以不太关注细节,只需确保每一步都能够迈得大一些。这时候,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尽量保持肌肉放松,以免对肌腱造成压力(但不要压迫自己的双足)。
几个月后,当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尝试迈小些的步子来体会胯部和其他部分的放松。在迈出的过程中,要听从自己肌肉和关节的小变化,将重心慢慢移至迈出的那一只脚上。如果用力过猛,可调整到劲度为十分,那么落下来的前脚就是零,而后的十足随着重心一起转移过来,并保持前面的状态,即使变成弓状也不妨碍运动。此时可以将虚变实并收回后的一只脚。此时后一只脚似乎变得很虚弱,但仍旧能够带动回来,同时努力做到最好的胯部放松,以及最大的脊柱水平与无偏倚。而尾闾则在每次迈出或收回的时候,都像有一把椅子待命,却又未坐下。这就是我们的方法,请随意借鉴。
3、当你已经学会了这些技巧,并且对自己的骨骼、肌肉以及关节有了更深刻理解,那么就可以再次回到大踏板。但这次必须保证整个上半身都是稳固均衡,无偏无倚,而且尤其是在尾闾方面要特别留意它如何帮助我们在每一次跳跃或者站立的时候提供支撑力。
如果你的打拳或走路等日常活动中发现自己容易疲劳,或许是因为你的锻炼方式没有达到内外结合,也就是说,你可能只是外表模仿,而内部却没有真正参与进去。你想要提高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脸部完全放软,如同睡眠中的状态一样,不必用额外的力量抬起眼皮,每一个呼吸、每一个姿势,都应当成为一种自然流露的情景,而非刻意追求之举。这样一来,你的心思就会离开鼻口,而沉浸于骨骼和肌肉之间交互作用的声音里寻找灵感。
然而,有几个常见的问题需要解决:
在提起或落下的瞬间,如果单独支撑一条直线容易失去平衡,是因为上半身不够柔软,没有降低中心位置。你需要更多地去释放内心紧张,让整个人更加舒展自如,这样自然就会稳定下来。
如果长时间坚持锻炼却发现膝盖发出噪音,但没有疼痛症状,这通常意味着你的膝盖比较紧绷,有些人过去蹲坐困难或者蹲坐时双足跟底翘起,此后的情况可能会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不过这是正常现象,只要适当休息,没有问题可言。
有些人虽然经常进行运动,但仍然无法发汗甚至夏天跑步也不觉得热,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下肢训练,上半身由于被忽略而易于流通气血,从而影响到汗液排出。如果坚持两三月,每天至少15分钟这样的锻炼,即使原本身体较弱的人也能看到改善的情况出现。
一些人尽管经常锻炼,但是只要开始进行几次猫式站立便感觉双足即刻酸软无力。这通常意味着使用到的筋腱跟其他部分相比并不多相同,而且平日所用的筋腱跟现在所要求使用的是不同的筋腱,所以它们都不够配合工作。而且,在使用某些筋腱的时候,它们周围其他筋腱及上方呈僵硬态势,因此导致不能充分吃劲。因此,在使用任何筋腱的时候尽量保持它们处于最大程度上的开放状态,即使它们正在被使用,也应尽可能打开;此外,当单独支撑在地面上的时候,全身上下的所有负担全部集中在这一根手臂或小指头之上,那当然会感到累。但如果不是累,则说明动作已经达到了基本标准,如果连累也没有的话,那很可能只是由于胸廓未曾彻底放宽。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4
2025-03-15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