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四十式太极拳视频带口令的过程中,我被郑曼青老师盘架的精妙技艺深深吸引。他老人家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动作都如同长江大海一样,流畅连贯,无一缺陷。这不仅展现了他对太极拳内涵的深刻理解,也是我们学习太极拳时应追求的完美范例。
每个拳式都是由多个拳势组成,如“揽雀尾”这一个拳式,包括了“左掤、右掤、捋、挤、按、向前推、后坐推”七个关键动作。这些动作不仅体现了虚实转换和刚柔相济,更反映了技击与养生之间微妙的平衡。在浦汉健先生的话语中,“用势法打人”,正是太极散手之所以强大的秘密。而白旭华先生则提醒我们,杨家自己的练习方法与教别人的不同:“要‘势’而不重‘式’”,才能达到内家的根本。
然而,有些练习者在模仿盘架时,上一个姿势还未完全放松,就急于开始下一个,这种状态被称为“稀里糊涂”。他们可能认为这是流水行云般连续不断,但实际上,这样的表现并不符合太极拳要求。真正的太极盘架需要借助地面的反弹力和全身虚实变化,以实现有着丰富内涵的动作。
有些人也可能会误解内外微妙变化中的停顿为劲断僵滞,但事实上,这些变化正处于化劲发劲蓄势的一系列状态,是一种忽隐忽现但又紧密连接的情形。例如,在小成阶段,“搂膝拗步”、“搬拦捶”的定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松肩坠肘等一系列细微变化,使得整个身躯呈现出一种似水似风似云之感。
判断是否达到流水行云这样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肢体和眼神是否随着身体各部分自然协调地移动,以及定式结束时是否有一股类似水波荡漾或轻风吹过般自然流畅的情感。如果没有这种感觉,那么就可能存在停顿或僵硬的问题。
周身一家的概念,即使在初级阶段也有其独特含义,而对于不同的练习层次来说,“式式相连”和“式式有势”的内涵也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模仿高级水平,而应该从自身基础出发逐渐提升自己。
最后,要想掌握真谛,我们需要注意三点:首先,保持意念与身体之间无缝对接,即便是在静止时也要维持活力;其次,要学会将每个动作进行折叠,即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让力量产生连续性;第三,要确保所有行动均匀且有效,不依赖于主动比划,而是通过腰胯带动四肢实现真正均匀运动。这就是所谓的一举手舞蹈,一举足踏歌,用腰胯做引擎,将整个人格融入其中,从而达到运劲如抽丝般自然优雅。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