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身心练太极 增进健康益延年-道云龙

太极拳,作为中华文化之瑰宝,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健身者的青睐。习练太极拳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透过经久不衰的“太极拳热”,我们看到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渴望。健身意识的增强,传统国粹的发扬是大好事。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正确练习太极拳才能增进健康,如果方法不当,则反而会损害健康,更不一定长寿。现在许多习练者都停留在模仿套路动作的层面上,而太极拳的功理、和一系列技术要领都上不了身,结果把太极拳打成了 “太极操”或“太极舞”,这样,健身效果必然难如人意。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太极拳,全面掌握、践行太极拳的功理、和各种技术要领,真正打出太极拳特有的神韵,使其促进气血运行,激活生命力的特有功效得到充分发挥,自然就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本文就习练者普遍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有关身心调节方面的要领,发表浅见,择要如下。 一、心要静 中国人讲“心”是按照中医学的概念来理解的。中医学把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均归属于心,所以有“神明之心”一说。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故又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的说法。中医在研究致病因素时认为,人之七情六欲皆由心生,当它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时,使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则损三宝(精、气、神),伤先天,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显然,在练习太极拳时,“心”的状态主宰着人的生命的整体状态。因此练习太极拳首先要求心静。这个“静”不但是指安静、平静,更有清静之意。这种排除了所有干扰、杂念和不良情绪的清静无为,能帮助我们摆脱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繁杂、喧扰和压力,回到那种原始的,非常简单、质朴和纯洁的生存状态中来。《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上古天真论》中就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及“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论述,指出了调摄精神是为了保持恬愉宁静的生活,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预防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伤身,从而增进健康,提高素质,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体要松 练拳须从无极始,体松也须从无极始。太极拳的预备式就是无极桩,求无极而生太极。在做到心静的同时,也做到体松,这两者实际上是同一过程。先在静态中松腰,松胯,收腹含胸,两肩自然下垂,虚领顶劲,找到体松的感觉:再在开始行拳后在动态中找体松的感觉。太极拳与外家拳的理念有所不同,它是按照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进行的。它不像外家拳那样做加法,增强肌肉的力量,而是做减法,把所有的拙力全部放掉,同时在极松极静的状态下减少肌肉的阻力,增强大脑指挥全身运动的意念。体松在静态中容易做到,但在动态中是很难做到的,正所谓练拳容易放松难。许多人练拳知道向下松沉,气沉丹田,而忽视了向外松开。练拳要舒展大方就必须立体地向外松开,也就是用掤劲支撑八面,起到抻筋拔骨的作用。从中医养生健身方面讲,只有在精神和全身放松的状态下,脏腑、经络、气血才能畅通,才会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体松是习练太极拳的重点,也是难点。要知道松柔是太极拳的本质特征。太极拳技击之功力、行拳之神韵和健身之效果,其核心奥秘皆出于松柔。而柔是由松而来,可见练体松之重要。 三、神要凝 太极拳是内家拳,以练内功为本。人身三宝精、气、神是内功的基础,又是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医治病是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病情的,其中望诊首先就是“望神”。神,指“精神”“神气”,是生命活动重要的外在表现,也包含有“神明”、“神志”等思维意识活动。望神,即通过察神之好坏,了解病人精气的盛衰,分析病情的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由于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内通于脑,为肝之窍,心 之使,因而有“神藏于心,外候于目”的说法,所以诊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点。神在健康中如此重要,故在练习太极拳时首先要凝神,专心致志,思想集中,眼随手走,神不散而养神。凝神还在于行拳用意不用力,以意领气。练拳练功意识在先,以锻炼大脑指挥身体整个系统的能力。太极拳要求练养结合,以养为主,也包括练神养神,会练会养能成功。所以说练习太极拳是“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心神意念足”。 四、气要顺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中医对气的描述有“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另外中医藏象学中称脏腑之气为心气、肺气、脾气、肾气、胃气等,专门指代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内的气能激发和促进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能推动血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等。明白了气在中的重要作用及功能,对我们理解练气健身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练拳从起式的开合呼吸,到收式的收气归丹,整个过程都要放松练,用意而不用拙力;并注意整体动作的上下相随,内外合一,节节贯串而气遍周身,将全身的气混合运转,不断壮大,并与天地之气融为一体。这一过程也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过程。 五、身要稳 简单地说,太极拳就是混合的圆形运动。在做不同方向角度的圆弧运动时,身体的稳健是保证心静、体松、神凝、气顺的基础条件。王宗岳宗师在《十三势行功歌诀》中,对形体的要求是“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头顶悬”。具体说来,就是在运动中虚实转换要稳;要圆裆开胯,使下肢形成一个拱形,既能承受身体的重量,又保证在运动中拳架的稳定工整;松腰松胯是保证在运动中既稳如泰山,又灵活自如;松肩垂肘既能使力达于手指,而又保证上肢不漂浮;虚领顶劲使人的椎体松开,既保证正直,又能使头部灵活运动等等。以上诸条都是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要遵守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六、境要佳 练太极拳脱离不了练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尤其复杂,不仅可细分为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而且还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有些太极拳前辈功夫很好,但寿命不长,就是因为他们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不好,而长期劳累压抑,以至盛年早夭。如战争年代,“”十年动荡,在那种环境下,你心难静、身难安,练拳也很难长寿。有些环境我们不可选择,但有些是可以选择或加以改善的。如练拳的自然环境,我们应选择依山傍水或树木葱翠的清静之地,远离污染严重的闹市,特别是车水马龙的路边不宜练拳。遇到风雨雷电雾等恶劣天气,应避免在室外练拳:而春夏秋冬四季要注意避免与之相应的风寒暑湿燥火六邪入侵。再如,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善家庭生活环境。父慈子孝,夫妻和睦是良好家庭人际心理环境的基础。有了好的环境,练拳才能心安气顺而有利健康。 上述原则和要领,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和谐:人的身体各系统的和谐、身体同精神的和谐、人的生命同环境的和谐。和谐状态是练习太极拳的最佳状态,也是生命活动的最佳状态。这种调和身心的目的和方式体现出太极拳的基本原则和独特的运动风格,即内外俱练,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养精、养气、养神)。养心安神身不受损;养正气,调勃勃生机;舒筋活血,一顺百顺。我们应该将练习太极拳升华为太极大道,道法自然,合道者自然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