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原始太极拳如一股清泉源自高山流向平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修炼方法,让它成为道家内外功法中的瑰宝。据传,这套拳法由黄帝创造,他通过观察蛇与鹊之间激烈搏斗的情景,悟出了自然界中万物皆有其规律,不断变化却又保持着一种本质不变的状态。这就是太极哲学,也是原始太极拳实践中的根本。
经过张三丰等道人精心研究和提炼,原始太極拳分为动静快慢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之处和重要作用。
(一)动部,又称十三式,是练习时运用意念、气血来通畅整个身体,使得每一个关节都能自由舒展,如同春风拂过百花一般生机勃勃。
(二)静部,是技击实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招式和对手应对策略,使得练者能够在战斗中灵活应变,掌握主动权。
(三)快部,又名后十三式共十二套动作,要求练习者发挥劲力要猛、暴、脆、快、硬,就像疾风骤雨般迅速而猛烈,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力量过于散乱失去中心,从而达到刚柔并济的境界。
(四)慢部,又称拜四方,是为了达到意气相聚,运功发力的内三合。在这过程中,要以形挂意,以意行气,以气试力,最终使身心完全统一起来,与自然界保持完美的一致。
原始太極拳之所以被誉为神奇无比,它体现了三个核心原则:首先,在劲力的运用上强调刚柔相济,即只有刚猛不软弱,同时又不能单纯依靠力量,而应该将它们融合到一起;其次,在速度方面要求快慢兼备,即既要快速又要稳重,没有任何一个方面可以忽视;最后,在技击艺术上,则倡导引进落空,用静制动,但更注重的是看对方人的神情变化,看他们的手脚如何行动,然后乘虚而入找到最佳打击时机。这种训练方法让人在不断地探索与突破之间寻找平衡点,为修养身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