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节节贯穿”,我观察到许多练习者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它意味着打拳应该像流水一样,感觉不断而不间断;有的认为它能够促进内气的流动;还有些人解释为脊椎的贯通,在发力时脊椎迅速摇晃,使劲道波动起来,从而使发出去的力量是涌现的,即便是一个很小的力量也能让人“飞”出去等等。
根据我的老师传授和实践后的体会,我对“节节贯穿”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想要与大家探讨一下。
我觉得太极拳中的很多要求不能单独解释,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那我们就从找到“节”的位置开始寻找。
当手肘下沉,大臂之间就分出了一个节点。当腕部提起,小臂和手指之间也有了分界线,当坐腕时,这一过程同样如此。膝盖屈曲,小腿与大腿分出了新的节位。松胯时,下肢与身体再次分出新的节点。而五指合拢,也形成了多个微小的节点。这只是众多例子中的一部分,只要细心寻找,就能发现更多隐藏在表面的节点。
这些节点有什么用呢?
它们实际上就是形成了许多张弓,而拳论中说:“身备五张弓”,这只是宏观上的方向。在达到身备五弓后,再仔细检查,我们会发现除了这五大方向,还有无数的小型张弓,每个大的方向都包含了许多小型支撑点。大弓连同小弓一起运作,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协调运转。
当我的手接触到对方来力的瞬间,每一根弦都是防御线,每一个節點都成为支撑点。如果以手为例,那么最后一个支点就在于肘部,如果角度不足九十度,那么就是缺乏弹性,一旦受到冲击就会崩溃。但如果保持正确姿态,对方来的任何力量都会被阻挡,而反击则可以是全身的大、小、微型张弓共同作用,以最大的效率和最少消耗达到目的。
大家知道,无论你如何挥动物体扔出去,两个能力相当的人,其差距不会特别明显。但若使用上级别的手段,如箭矢,即便个人技能不同效果也会大不相同,因为速度、力量以及自身所需努力都得到了提升。
所以,当所有这些层次叠加起来进行反击,它们威力可想而知巨大无比。
现在,让我们重新理解什么是“节节贯穿”。当对方施展攻击时,从手指开始,然后逐步推及至腕部,再至臂部,一步一步地跟随变化,同时肩膀、胸廉也参与旋转伸展运动,而不是仅仅依靠一条直线或单一关節发力。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实现了“每一步皆需踏稳”。
每个动作都精确到每个关節,都能有效地将对方力的影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之内,使其无法深入身体内部,这样即使是我整个身体也不必移动。我只需要松开脚跟,对方施加压力的同时,我已经准备好了应对策略,不必投入过多时间去应付他们(当然还可以通过公转自转虚实变化等技巧引导他们)。
这是基于科学原理的事实,但用语言描述总感觉难以准确表达,最好亲自尝试几次才能快速明白其中含义。“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用理论指导实际操作,又要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在太极拳中,有许许多多要求,但真正做到的并不容易,因为很多练习者尚未真正领悟到满足这些要求带来的益处。太极拳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且严格的,只有符合自然规律并结合真理的人才能掌握好技艺,而非依赖名师之名。
2025-04-02
2025-04-02
2025-04-02
2025-04-02
2025-04-02
2025-04-02
2025-04-02
2025-04-02
2025-04-02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