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武术书籍的指引下,我们发现“不要做太极拳的奴隶”这句话,原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首先,我们必须通过四到六年的时间来达到“做太极拳的奴隶”的境界,这一阶段充满了挑战和磨练。
接着,在第二个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们会遇到更多困惑和迷茫,但同时也会有更多追求真理的心灵。在这个四年期限内,不少人因无法找到答案而放弃或走向歧途。
第三个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仅需两年的时间,便能掌握真正的方法,并体验快速进步。
最后,当我们在众多寻找中突然回头,那个人却已站在灯火阑珊处。这如同唐朝禅师青原惟信的话语:“初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亲见知识,有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今得歇处,依前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
所以,“做太极拳的奴隶”往往源于对太极拳理、法则误解,以及人性的弱点。然而,这门艺术本应是一种完美结合养生、健身、技击与文化传承之道。
但常见现象显示,一些练习者原本健康活泼,却在练习之后变得多病缠绵,或家庭关系破裂,或社会交际减少。原因可能是他们对太极拳产生了偏执,他们只看到自己的方式正确,而视他人的不同意见为错误或无知,以至于每个人都似乎罪大恶极,只剩下自己一人知道真相。
有些人还总是在不同的流派之间转换,比如说今天喜欢陈氏,对杨氏持批评态度;明天又转向杨式,对吴氏失去兴趣,以己量物,无视世间万象,从而错失了自我成长和提高实力的机会。
为了避免陷入这些局面,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被固有的观念束缚,更不能沉溺于别人的言论中。如果能够迅速超越这一阶段,那么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许多,只要不停滞、狭窄,就能自由地探索并实现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