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是练拳的起点
我认为,太极拳中存在着不少失去规范的情况,这通常出现在初学者由于动作生疏而无法准确掌握动作要求,或是在较熟练者未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而形成习惯性错误;还有些人根本不读拳书,无视规范,任意随意地练习,久而久之形成顽固性的错误动作。显然,这两种情况对太极拳的规范构成了严重障碍。没有规范,就会丧失太极拳的本质特性,其养生、技击和艺术功能都难以谈论。因此,太极拳的规范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从基础开始修炼
基础规范是初学者必须学习并掌握的重点,也是多年练习过的人需要不断锻炼的重要内容。所谓基础规范主要指的是太极拳对身法基本要求,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这虽然听起来简单,但真正把每一个要领学会,并且在实践中能够贯穿始终,却并不容易。例如,在起势时,要先沉后举臂,让肘尖指向地面,这叫做起手沉肩坠肘;下按时,则应松肩垂肘,再落手,此为落手沉肩坠肘。此外,还需注意气息下沉和百会上领,以形成对拔之势。不仅如此,每个打招式也都应该按照基础规矩仔细琢磨和深入体悟,只有这样才能打牢基石,养成正确的习惯。
三、细致到位推求每一步
太极拳中的动作非常精细,它们所依据的心理和技术层面同样需要详尽考察。在传授这门艺术时,杨澄甫老师曾强调“一式一手总须仔细推求。”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这个过程呢?首先,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太极弧线规律性,因为它决定了整个套路走向以及内在劲路循环往复。而弧线则由内在含义来确定方向、角度及其起点与终点,所以不能随意变通。
其次,我们还需研讨每个步骤完整性的问题,因为每个套路均可拆解为几个分步式,如揽雀尾一势既包括掤、中捋、中挤、中按四部,每个步骤都不能少也不能多,因此习练须完成各分步才算完整。
最后,我们还应探究技术内涵,比如技击性与哲理性,它们体现在外形上的“三节相照、三尖相对”等,以及内心要求如“神不外驰”、“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劲到”的这些原则,使得动作不仅要符合表面的规定,还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技术核心,从而使运动变得更加丰富和全面。
四、通过自我修正提高水平
过去老前辈教导徒弟,不仅要教授他们如何站立,更要让他们自己摸索出正确姿态。这对于提升个人水平至关重要,即使今天我们找不到像样的师傅指导,我们仍然可以根据自身理解进行自我修正。比如中正标准、高腰标准等,都需要通过互相观摩引导来完善,而放松标准、新静状态使用腰部发力等,则更侧重于反复训练直至找到合适感觉进入流畅状态。
总结来说,无论何种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手法,而这种符合规定的手法就是纯真的武功,只有这样的武功才能展现出真实无瑕的地道风范。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