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提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萌。”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王宗岳提出的进阶习练思想以及太极拳功夫层次的划分,仍然是太极拳理论界热议和探讨的重要问题。那么,太极拳中的功夫体系划分又有哪些观点?怎样的体系划分比较合理或科学?在实践中,这种体系划分是否管用?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历史。在《太极拳论》这本书中,王宗岳明确指出了从“着熟”到“懂劲”,再到“神明”的进阶习练过程。这一过程可以被概括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即“着熟”,这是最基础的学习阶段;中级阶段即“懂劍”,这一阶段是对前一个阶段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高级阶段则是达到“神明”的境界,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修炼目标。
然而,在王宗岳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背景的变化,不同的人物提出了不同的功夫体系划分。例如,有人提出十层、九层等不同数量的地层次划分,而这些理论虽然各有特色,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缺乏普适性或者操作性不足。
在20世纪80年代,一位名叫吴图南的大师提出了四大功夫理论,即着功、松功、气功和劲功。这一理论继承了王宗岳的心得,同时也反映了后来者的实践经验。吴图南将进阶习练简化为四个主要部分,使得理论更加易于理解并且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我个人通过多年的实践,并结合吴图南老师所提出的四大功夫理论,将其进一步完善。我将原有的"技力"改为"技工"(包括套路招式),并将松力改为柔力(注重身体柔韧性的训练)。这样做不仅使得这个系统更加符合现代武术搏击技术,同时也更符合健身运动要求。
总结来说,我们可以把太极拳中的四大功夫定位如下:技工(技术)、柔工(放松)、气工(呼吸控制)和劲工(内外勾连之力的发挥)。按照这样的程序逐步提升,可以帮助我们向那更高超的情感境界迈进。而这种基于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后的理论,更能指导我们的日常训练,为追求武术艺术与健康生活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