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练习八极拳的初学者,还是追求大成的高手,如果在四五年内无法应对两个小歹徒,我建议你改变练习方法或者寻找更有经验的师傅。
“三年小成,十年大成”这句话体现了实践经验中的普遍规律。很多教拳和练拳的人往往会将那些水平高超的前辈当作楷模,但这并不切实际,因为天才人物非常少见,而普通爱好者应该调整自己的期望。在追求成为吴秀峰第二这样的目标时,也应该一步步来,先通过努力达到“小成”,然后再向“大成”迈进。即使是吴秀峰、赵道新这样的高手,他们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
我将“逆思维”融入八极拳,就是希望大家先从实用开始,享受在武术道路上获得的小成绩,这样可以避免像练习八极多年的后来人一样,即使面对一个稍微强一点的人,也不知道如何自处。
颠覆流行训练方法
既然叫做“逆”,那么它自然要与传统相反,“顺”的流行法则需要被打破。“逆思维”就是要颠覆当前流行于八极拳中的训练方式之一。
有一种现象让我感到忧虑,那就是许多人总喜欢跟风,不分青红皂白地追随某个事物,无论是关于武术还是其他领域,都认为流行的事物一定正确,有传统精髓。这让人们忽视了事物发展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流行可能会丢失事物本质。如果盲目跟风,就算是在听音乐也不例外,但如果是一门武术,那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学习,却可能只得到空谈——除非你的目标只是玩玩而已。
八极拳所谓的现代训练法并不能与古典技艺相提并论,它早已偏离了古老技艺的心脏所蕴含之精华,只能培养出良好的体魄,却无法提升真正的手段能力。连续不断地重复执行简单动作如"小架""单打""对打""金刚八式",即使坚持数年,最终也难以区别于普通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依然束手无策。这一切都因为整日忙于修炼套路,没有深究真正为战斗准备的手段,这样的修炼完全没有达到目的,用豆子去等瓜果实在太浪费了。
想赢得生死搏斗,你必须按照技击艺术要求进行训练。
有人说:“我通过‘小架’和‘单打’来锻炼我的力量。”这种方式确实可以锻炼力量。但问题在于,我们不必为了找到力量而采用这种繁琐冗长的方式去学习每一个套路,每个动作重复二十次。实际上,这样的数量远远不足以找到真正有效的力量。此外,即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我们也不该花费这些无效劳动,因为还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步法、连续运用技术以及反应速度等等——内容丰富多彩且充满挑战性!
谈及步法,当我们看到那些被称为"闯步"(迈一步半)的动作时,我们意识到它们缺乏紧密连贯的地平线移动,使得整个节奏变得缓慢,从而失去了战斗意味。而在"小架""单打"中,还缺乏一种紧密连接、持续进行的情景演绎,它们像是这样,一脚一掌地加强全身之力集中于一击,看似猛烈却未能触及内心世界,对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不值一提,更不要说想要依靠这一击取胜,只不过是一个碰运气的心态罢了。
然而,“小架”、“单打”的技能还远未完成,而且包括爆发力、应激反应以及真战心理等关键素质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