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繁忙中体悟武氏太极拳之桩功拳架陈紫宇解析拳法十六招式图解

作为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的孙建国老师,我有幸在两年的时间里接受了师傅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每天坚持苦练,这段时间里我终于体会到了武氏太极拳的精髓。我最近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想要分享给大家。

一、站桩功

站在桩上就像是建筑楼房的基础,没有长期稳定的站桩功夫难以展现出来。武氏太极拳中有无极桩、混元桩和懒扎衣桩三种,无极桩和混元桩是为了养气,而懒扎衣桩则属于技击之法。在这些基础上培养出的技巧,是武氏拳学的核心。这是我最近才真正理解并开始投入实践其中。

近日来,我每天都会选择小区公园的一片僻静处,避风而坐,一小时左右的无极站让我能够放松身心,将杂念从脑海中排除出去。我按照要求调整身体姿势,使肩膀下沉、腰部曲线自然流畅,同时舌尖顶住上腭,以此保持全身的松动状态,并将重量集中在脚后跟,让前脚掌轻微离地稳定。此外,我还会默数呼吸,尽可能让呼吸变得平缓且均匀。

起初,由于习惯与注意力的分散,我的呼吸粗糙而不规律,还常伴随着幻觉,但随着站立次数和时间增加,这些问题逐渐得到改善。现在,当我站立时,可以感到丹田与命门区域产生温暖感觉,其范围也得到了扩大。而身体姿势也越来越自然优雅。

二、拳架

通过两年多来的学习与实践,以及师傅指点下的努力,我深刻理解到武氏太極拳中的“删繁就简”原则,即内涵丰富却表面简单,只要掌握关键点并不断修炼,就能获得成果。如今,从起式到第六式搂膝拗步,我已经能够较为完整地展现出这套拳架风格特点。

首先,在步法方面,武氏太極拳强调的是进退一致,即进步必需跟随退步,也即退步必须紧随其后。这使得走架时能够准确判断虚实,并迅速作出反应;在技术应用时,更容易实现敌我之间速度上的协调变化,使得自己的行动更加灵活自如。

其次,在虚实转换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实腿脚采用捻转方式,以保证意念落在脚跟,并将气力贯穿至足底。这意味着当我们施行手臂动作时,不仅要依靠腰带腿带动,还要通过腰带手来控制整体移动,从而达到全身运动协调统一的情况。当我们走完一个圆圈后的意念应该继续连接起来,不断地形成连绵不绝的情景,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招式更加流畅自然,无缝隙可言。

最后, 武士太極拳强调以腰为主导,全身活动都源于腰部。这种以腰带腿及手相结合的手法,就是保持身体中心位置不变,同时进行虚实转换的时候,将胯骨向前倾斜同时抬起腿或收回腿。如果用力,则是从腰部发劲;如果没有用力,则同样可以从腰部发劲执行腿部操作。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内家拳术中的内外三合理念,即柔韧性(内)、力量(外)以及内部结构(三)的结合运用,使得整个打击过程既具有柔软又具备刚猛之美丽形态。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