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作者在国内多家武术刊物发表文章,认为咏春拳即永春拳,亦言之凿凿地列举了有关“证据”。但我在拜访了广州、佛山、古劳、香港等地多名咏春拳长者,并参阅了相关的资料后,认为两者其实有不同的内容。
先说咏春拳。由于过去咏春门择徒非常严格,所传之内容多是通过师徒之间的口授,用文字记录的资料甚少。关于此拳起源,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清朝嘉庆年间,少林五枚法师云游民间,后寄身于川滇交界的大凉山(又名栖霞山)白鹤观,因与山下豆腐店严二二父女稔熟而传技于其女严咏春。严咏春技成后仍潜心研练,某日因看到蛇鹤相斗情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于是她吸收福建永春县方七娘的白鹤派中的“龟背鹤身”和坠肘、宗鹤拳中的“以闪为进”的三角步、福建少林拳中的敛臀高桩小四平马等身形、手法、步法,再结合蛇鹤相斗善于缠绕吞吐的特点,悟出了以手腕快速变动为主的“手劲”,从而创造出以上肢动作为主、以子午线(中线)原理和箝肘的动作为攻防核心的咎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