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日来拜访了广州、佛山、古劳、香港等地多位咏春拳的高手,并深入研究了相关资料,发现许多关于咏春拳与永春拳的传说和误解。首先,我将详细介绍咏春拳的历史和特点。
根据流传下来的故事,咏春拳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当时少林五枚法师云游于川滇交界的大凉山白鹤观,与当地豆腐店严二二父女熟悉,并将武艺传授给严咏春。严咏春在学习福建永春县方七娘的白鹤派技巧后,又结合蛇鹤相斗的情景,创造出了以手腕快速变动为主的“手劲”,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手法和步法。这套拳法以中线原理和箝肘为攻防核心,在实战中以柔制刚,技压群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拳法被称为“咏春拳”,其特点是短桥窄马,以发短劲而自保。在学习过程中分三个阶段:气功修炼、“十二式”入门、三套拳法掌握,以及最后练习“三打散手”。此外,还有六点半棍、二仪棍及八斩刀等器械技术。
至于永 春拳,它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内家派系中的永 春殿,由至善禅师所教授的一种南派内家拳。至善禅师根据自身经验,将长桥大马改为短桥小四平马,使之更加灵活机动。此外,还有关于胡惠乾如何在西关城外医灵庙前的田心坊西禅寺授徒,使永 春款术流传民间的一段佳话。
通过对比两者的历史背景和技术特点,我认为两者虽然都源自少林武学,但因不同的发展路径而拥有显著差异。不论是从史料考证还是实践操作上,都可以看出它们各具特色,不应混淆或归类。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