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合一门古武入门修炼法源流考

笔者自幼酷爱中国武术,转益多师,涉猎门派有少林、查拳、螳螂、戳脚、太极等。虽年龄所囿,但能见到并亲聆教益的大武术家、名家的机会也不少,如王子平、姜容樵等。更有幸的是,我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后期,接触到了“通背合一门”,顿时觉得,找到了真正的“国术”,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拳道”!

为了更多地了解该门派的源流,为此笔者想尽办法拜访了当时健在的沪上大武术家王子平、姜容樵、褚桂亭,以及杭州名拳师巩成祥等前辈,进一步了解“通背合一门”源流,并了解该门派近代惟一可靠的承传者刘玉春大师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近二十年矣,与刘玉春大师同时代的人,他以及再传差不多都已成古人,为慎终追远和正本清源,我再次提笔撰写此文,以存真,并供修习武术史者及武林中人备考。

关于“通背合一门”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这样说:从1967年我接触到这一传统至今已经三十八年,对其进行挖掘和研究,也应该看到了相关资料。现在,有证据显示近代惟一可靠传承人的确是刘玉春大师。此外,上溯至刘玉春大师之前,最为可靠的一位则是他的同乡李登第。在《静海史话》中称之为“太祖门”的任向荣与张景元,以及岳德恩,他们是否与“通背合一门”有关,或许需要进一步探究。不过,从目前所知,“跳步勾子”这一招,在刘玉春大师手中的练法独具特色,这也让我们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

据记载,有几位曾经接受过刘玉春大师直接指导的人,其中包括任鹤山、高秀峰(或作高秀峰)、郭长生以及刘景云。这几位都是受过正规训练且对其有一定理解的人,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徒弟,这些徒弟继续沿袭这一传统。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关于 刘玉春 大師 的一些个人信息。他被尊称为琛,大字叫做玉春,其出生于1860年左右,一直活跃在中国武学界。他曾经以撑船运货为生,但后来他因为艺术才能而走上了成为镖匠这条道路。在1916年的某个时候,他被北洋军阀曹锟重用,被任命担任督军署中的武术教席,并且负责挑选出精英组建一个特定的团队——苗刀排。这支苗刀排不仅威猛,而且受到曹锟及其部下的高度评价,因为曹锟自己非常欣赏五百长刀的手段,因此每次出行都会由苗刀排护卫两边跑步保护。

由于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看到,“通背合一門”的历史渊深而又复杂,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底蕴,更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寻求自身存在价值。而对于那些想要学习这项古老技艺的人来说,无论是通过阅读还是实践,都将是一段难忘又充满挑战的事业旅程。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