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竞赛套路全书》提到,太极拳动作如同“等速运动”,由等距的点组成,形成虚线状。然而,太极弧形不仅要走在这些点上,更要用力在这些点上。从外观来看,它似乎是在画一条线,但实际上是依靠不断的、不间断的“点”。每一个“点”都包括起始、落下的定位,以及沿途不断延续的位置,这些“点”相互连接,始终无端。弧形之所以有特定的形态,是因为它通过这些“点”的组合而形成。
太极拳要求动作既不能多余,也不能少了,更不能随意移动。这意味着每个动势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点”上去,不多也不少,不脱离任何一个“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弧形保持完美,没有漏洞也没有硬度,而呈现出一种舒展开放的状态。而如果每个动势都不明确其所指之处,那么即便是一式一手也无法进行纯粹地练习。
同时,每一个太极拳动势还以某个特定的“点”为着力发挥攻防含义。比如,“拳打无人似有人”,就是寻找并利用空间中的某个关键、“能劲”的位置来表现攻击和防守的一种想象。在完成抽象转变过程中,以这些关键、“能劲”的位置作为序列进行,以求得动作准确合理。
从内在角度看,完成弧形运动对于输送内气和内力的积累至关重要,以此来表达一种意境或神韵。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意念作用而引发内气和内力的循环汇聚成力量。这类力量运行,从一点到另一点,又必然经过敏感或经穴的地方,这些地方成为太极弧行引导内在弧行所涉及的地方,因此,在太极拳中,“节节贯穿”,即以此为序,以此相接,将力量传递至目的地以达到攻防与健身目的。
要练出境界,就需要将身体与心灵融合,使其成为整体。一种更深层次理解是两种不同形式——外部空间上的各个定位("point")与内部循环流通("point")之间的统一性。这是一个境界,也是一种威严。当任何一点,与整个圆周重合时,即产生一种弹性的单独力量,可以随时发挥强大的威力,无论对抗何方,都不会有弱小之处。但这正是练习者追求目标:做到内部与外部完全协调,即两者结合一致,只有这样,可以使整个圆周完整且充满活力,同时促进内部气血循环,对经络穴位产生影响。
《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给出了玉女穿梭左式右式示例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箍绕运动空间上的定位,与经脉交错运行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从涌泉穴开始向上沿督脉抵达左手中指冲海穴,再回到右足涌泉穴,一次完整周天流程共计40余处腧穴。此举揭示了通过运动空间中的定位与经脉交叉触碰实现气血流畅、冲刺脏腑、遍布全身的一个典型例子。
因此,在学习和实践 太極拳 的时候,要明白它不是简单机械活动,而是必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两个不同的「點」——去认识和理解它。如果能够正确掌握这一原则,并坚持练习,那么初学者可以逐步进入门径,并最终达到技艺精湛的地步。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3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