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武术的繁花似锦中,内家拳法以其博大精深而广受推崇。自古以来,就有导引吐纳术的演练,以活动筋骨、强健体魄。在唐朝时,有许宣平、李道子传授37式先天拳;元明之际,武当道士张三峰创编了太极推功13式,又称武当内家拳,这一时期,“武当”、“少林”、“内家”、“外家”等说法初见端倪。
内家拳通常指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的统称。以下,将分别探讨这三大内家的特点和历史发展。
一、太极拳概说
太极拳作为三大内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主要传承系为:张三峰传王宗岳,再由王宗岳传给张松溪,然后是陈王廷,从陈王廷又衍生出陈长兴,最终由河北杨露禅将其发扬光大。杨露禅又通过凌山等人,对太极门进行了进一步的系统化和完善。
太极门内部功的根本在于太极拳,即用功方法。一旦学会了基本套路,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习练,便能逐渐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在动作上,要稳沉如定运行,如同九曲玉珠般玲珑有致,不断变化。练习者特别注重涵养,追求一种自然而弱,如同空谷足音一般不惊扰他人。这正是太极养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形意拳概说
形意拳是一种古老而悠久的传统技艺,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要求“心意诚手中”,腰体形干外,使外形与内意高度统一,因此得名“形意”。这种技艺象征取意,并借鉴动物动作特点,因此被命名为“形意”。
据史料记载,姬隆丰(或记作姬龙凤)是创建这一技术的人物,他生活在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时间。此后,该技术经历了一系列转变和发展,最终形成现在我们所知的形式。它最初以枪法为基础,将枪法融入到了手臂运动中,以此来训练身体协调性和力量。
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在于五行变化,即前八势和后八势,其中前者劲刚后者劲柔,它要求身体要领包括头顶颈直肩松肘坠腕塌掌撑紧背拔胸含腰塌脊正臀敛肛提胯松膝活足平稳,同时也强调呼吸应自然循序渐进,每个步骤都需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完成。
三、八卦掌概说
八卦掌是我国另一风格独特且富有文化底蕴的手段之一。这项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嘉庆年间,但具体起源尚不明确。董海川被认为是这项技术的大力弘扬者,他对这一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其得以广泛流传开来。
八卦掌运用的是八卦图原理作为基础理论,这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由九个基本图型组成,其中包括阴阳鱼居中央,其实则反映了战略战术上的智慧——如何利用中心位置控制周围环境,从而实现以少胜多的情况。这一点非常符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兵棋合一理念,也反映出一种高超的手段策略思维方式。而实际操作方面,则需要通过实践演化成为一种特殊的手段技能,一般来说,它更侧重于防御,而非单纯攻击,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防御体系设计出来用于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2025-03-13
2025-03-13
2025-03-13
2025-03-13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