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河北永年,2002年农历八月初九,我有幸拜武氏太极拳第五代娣系传人孙建国先生为师。如今已经过去了十二个春秋。恩师孙建国,是当代武氏太极拳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性格直爽、平易近人、一身正气的中国北方豪杰。他自幼在广府习练武氏家传太极拳,现在全国各地授拳近三十年。我曾随师傅到浙江的仙居、东阳,安徽明光,湖北武当山,山东梁山,广东深圳,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授拳讲学。为了更好地向社会传授武氏太极拳,我师傅2012年又在广府成立了“永年武氐太极学院”。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不仅受益于恩师的精辟指导,还在日常感悟中积累了一些对习练者有帮助的经典妙语。
恩师常说:“现在社会改革开放了,我们的思想也要开放!老前辈的传统东西不能太保守了!”他一再强调要开放,同时对我们就更不保守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学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
我能拜在一位明理明法的好师傅门下,是我终生的荣幸!我们奔着“天下太极是一家”的理念,继而铭记学术共研共享的教诲,将精华之处整理,并与广大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探讨。在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着“劲法”这一核心原则,这是我们的修炼重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内功心法的一大特点。
对于初学者来说,“劲”是一个抽象且难以掌握的事物。不管怎么定义,它都是体内感觉,如果一开始就求松求柔,最终可能得到的是软懈,这样“劚”反而不好找到。因此,我们必须有正确身法才能找到正确劚法,因此要做到“身法中正安舒虚领顶劚”。
有些初学者,在贯劚时容易身体发僵,使得劚路呆滞。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不要憋气孥劚,而应该尽量胸腹放松,让气息调匀自然呼吸。
关于呼吸,有些人认为应该有一种特别的心态去控制呼吸,但实际上,只需要自然呼吸即可,不需要意念控制。如果你蓄力时自然是吸,而发力时自然是呼,那么这些都写在李亦畲祖师那本《五字决》里——“一曰心静;二曰身灵;三曰气敛;四曰劍整;五曰神聚……”
从腰腿脚上找起效力的贯劚,从此可以避免一些误解,比如两手臂先贯足或憋气这种情况,这样会造成头重脚轻,没有根基稳健。而真正有效的是从腰腿脚上寻找,然后用撑开来推动全身运动。而最关键的是保持身体竖直,不要前伏后仰左右歪斜,以及肩膀应松沉而非耸起。
王宗岳《太極拳論》中的話:“偏沉則隨雙重則滞。”這裡所說「雙重」就是單重,這也是我們練習時應該避免的情況。只有下盤功沉(重)上盤功松(輕),才能做到脚下有根手上輕靈。
推手是一種檢驗內功與外形是否協調的手段,它不可分割於練習過程當中。一味講究手法制敵,其實是不够用的,一旦面對深厚內力的人士,即使対付無經驗的人士也不易。但如果你的內勁和整勁訓練得充分,那麼無論對抗何種力量,你都能發揮出最佳效果。
總之,无论是在单独练习还是推手的时候,都要心静、力整、气敛、身灵、高神,以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地步,因为内勁胜于招式外型。这就是我们的训练目标和要求:无论转换之间还是发挥间,都要保持一种完整连续性的状态,就像没有敌人的时候一样镇定自若,没有敌人的时候一样勇敢果敢。这才能够真正把握住武 氐 太 极 拳 的 精 神 与 功 夫。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2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