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萧淳元,花莲人,2002年—2009年留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因身劳体衰、心力日拙,闻太极拳修身养性、祛病健体,甚向往之。时拳界泰斗杨澄甫长公子杨守中(振铭)门徒朱振舜、朱国宏父子在波士顿传拳40余年,我亦从而学之,不及两载,身体康复如前。自此与太极拳结下不解之缘。
2010年从美国学成归台,我任教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但苦于附近所练太极拳与我在美所学不同,推手无伴。我乃发邮件给(美国)业师朱国宏师傅,请他在或香港澳门介绍一位水平高的太极拳老师。朱师傅复信荐引“如有机会去广西南宁,可请教杨少侯——张虎臣拳系传人刘习文先生”,于是我按照朱师傅告诉的邮箱与广西南宁的刘习文先生联系,并述说对杨氏太极拳的痴迷及渴望求教心情。
2010年7月11日,我首次踏上(广西南宁)土地,与刘习文先生电话联系,他派其子刘宗凯安排我住下,然后将我带进新秀公园附近的小区住所。这位刘先生,一副“秀才”模样,不允称其为太极大师或名师,而是言“只不过年龄大一些,学拳时日长一些,与你一样——太极拳爱好者而已”。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武林高手形象。他65岁始学电脑,用五笔打字,还能发表文章并使用QQ聊天。
刘先生问了我的习武概况和看过我的拳架后,让我试手。在宽敞客厅中,我用在美国学的太極推手与他相持,不可思议的是,在接触中总是处处落空找不到着力点,只能随着他的腰身轻微拧转,这使得我的动作如断线失控风筝,无论如何都无法稳定自己的重心和方向。而他却镇静如故,即便是我这种情况,也只是淡淡地说:“磨转心不转。”
这不正是书上所说的“太極高手與人較技,如戲孩童”的真情实况吗?眼前不起眼的人正是我梦寐以求寻找的師傅!于是以百般虔诚恳祈先生收我为徒,并决定整个暑假留住南宁学习。
兴许是心诚感动了上苍,刘老师对千里寻师的台胞格外垂爱。我在三次来邕期间,从劉習文老師學得了三趟練架套路:練架、中架和預架;練架為功架,小式為快架、技擊架;家手空松圆和气势磅礴,其特點是在於圈多各种圆圈组成形态各异的“太極球”,折叠旋转、螺旋起伏,“乱环”迷眼。小式则轻巧紧凑、圈小劲坚、发劲刚脆,它行于流水潺潺至波涛汹涌之间,是实用的快握击法,对应於班侯、小侯父子的审时度势变化神速。
通过这三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慢练快用、中养外应等理念,以及内外结合,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心法。此外,由于每一次学习都是跟随 刘師 的脚步,所以让我更加明白到,每个细节都需精确无误,每个部位都需灵活协调才能达到真正意境上的理解和掌握。
2025-01-27
2025-01-18
2025-01-26
2025-01-18
2025-01-26
2025-01-24
2025-01-18
2025-01-26
2025-01-22
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