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萧淳元,花莲人,2002年—2009年留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我渐感身劳体衰、心力日拙。闻太极拳修身养性、祛病健体之效,甚为向往。时至波士顿,有朱振舜、朱国宏父子传授杨澄甫长公子所传太极拳四十余载的高手,他们在此地有着众多学者,其中包括我自己。不久,我便开始学习这门古老的武术。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我便能身体康复如前,与太极拳结下不解之缘。
2010年从美国学成归台后,我任教于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但发现周边练习的太极拳与我在美所学不同,因此推手无伴。我于是通过邮件联系了(美国)业师朱国宏先生,他推荐了广西南宁的一位水平高的太极拳老师——杨少侯刘习文先生。按照他的建议,我联系了刘先生,并向他表达了对杨氏太极拳的痴迷及渴望求教的心情。他很快回复表示欢迎我前往南宁学习。
2010年7月11日,我首次踏上了广西南宁土地,并与刘习文先生电话联系,他派其子刘宗凯安排我住在五里亭附近的“银何假日通大酒店”,然后将我带到新秀公园附近的小区住所。这位刘先生中等身材,不胖不痩,面目清癯,举止斯文,一副“秀才”模样。他做人低调,不允许称其为太极大师或名师,只是说自己年龄大一些,有些经验,与你一样——只是一个爱好者而已。
然而,使我感到惊讶的是:老先生65岁才开始用电脑,用五笔打字;近几年来,在刊物上发表的多篇文章全都是以电子邮件形式发出;QQ网上可以同时聊天两三个人;初次拜访他时(2010年7月),他正以68岁高龄在某驾校学习开车。这让我对他的真实能力产生了一些怀疑。
但是,当我们试着进行推手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宽敞客厅中,我们用我的推手技巧和他相互对抗,但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找到有效的手法,而只能随着他的腰部轻微转动而移动,最终像断线失控风筝一样飘摇。而当我们进行其他动作,如倒地盘叠各种造型,或被拔起腾然飞跃,或醉汉般东倒西歪不能自主平衡时,这种感觉更是强烈。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却始终无法触及他的防御,而他却镇定自若,如同书中的描述:“太极高手与人较技,如戏孩童”。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了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我梦寐以求寻找的师傅。我恳请 刘老师收徒,并决定整个暑假留下来学习。此刻,对于我的态度和诚意感动的人似乎也被震撼了,他们给我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同时也让我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
在接下来的38天里,由于心诚感动,上苍似乎给予了帮助。在这段时间里,每天早晨都去青秀公园练习套路,以确保形正气顺,从而达到养生健体效果;下午则是在小屋中学习推手,以避实就虚、得机得势,从而提高技术水平;晚上则是在民族广场与其他弟子一起练习,以提高皮肤触觉辨别对方劲力的方向速度轻重和意图,从而同步等速中听化拿发,以达到真正理解劲道的问题。
经过一番苦功之后,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都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那种满足感真是难以言喻。当我们的师母看到我们远离亲人,又要面临吃住问题,她总会隔三跳二地为我们洗衣服做饭菜,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暖,就像是家一般,让游子们不再有归乡的心思。
尽管如此,每一次离开都是一次痛苦,也是一次成长,因为每一次见面都是那么珍贵。那份珍惜,是因为那份感情,是因为那份信任,是因为那份共同经历,是因为那份改变。而现在,当回忆起那些日子的热烈阳光,以及那个夏天深处最纯粹的情谊,当想到那些曾经陪伴过我们的笑声,那些深夜里交谈过的话语,那些汗水染红的地面,那些眼神里的希望,以及那些未知但充满期待的事物的时候...
当这些记忆穿越时间,在我的心里回响起来的时候,你知道吗?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股力量正在吸引着一切好的东西,将它们聚集到这里,让所有美好的瞬间成为永恒的一部分。但愿每个人的故事都能这样继续下去,即使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挑战,但只要有人相信梦想,再坚持下去,它们就会变成现实。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