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有一种武功名为太极拳,它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更是一门深奥的技击艺术。太极拳之所以被称作“养生保健、防身自卫”的完美结合,是因为它蕴含着一股特殊的力量——内劲。
许多人谈论太极拳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其实践和技击能力持有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太极拳只适合于锻炼身体,无法作为真正的战斗手段。这无疑是对这门古老武术的一种误解和贬低。
事实上,太极拳自古以来就是御外抗敌的工具,它具有独特且强大的内劲。杨班候二十多岁就成为太极技击名家,这足以证明只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即使初学者也能将其运用得体。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被引入了玄途,他们先去僵劲三年,再练缠丝劲三年,然后再练听劍三年的兜圈子,从而把人弄得糊里糊涂,使得这些人的努力最终变成了空耗时间和精力的行为。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像形意拳一样,从整劲开始逐渐发展到内劅,那么学习与应用 太极拳将变得更加容易。此法要求快慢兼修,将动静相结合,让每一个动作都达到全身一如(整力),快则圆活通融、动作顺达、招法运用自然流畅。要想掌握这一点,并非难事,但需要遵循一定次序和原则,而不是等待漫长年月。
我20世纪80年代初跟随南京徐公伟老师学习武式太極與陳式大內勁。我师从徐公偉五年,他教導的是拆解動作,每個動作從外至內詳細講解,並且從頭至尾一一示範。他們教授過程中強調了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到上下對應,即所謂外三合,以及氣沉丹田、小腹鼓脹,全身上下均能感受到整力的存在,這正是《十三勢行功心解》中的“力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力斷意斷”所描述的情景。在整个動作完成時表面上停止,但实际上此时正是內外合一、上下相合,最明显地体现出了整力的感觉。
隨著套路純熟,我師父要求學生對八法單獨練習,使內力與技巧相結合,以達到合為一體。那時候八法便成為血肉生命般的事物,也成为了實際操作的手段,如王宗岳《大威德架論》所說:“由着熟而渐悟懂气。”
我的師父強調了松、沉、圓、三活這四個基本原則,用低架進行訓練。如果把重量沉在地下,就會有一股力量從腳底傳導到全身;越能鬆開越好,就會發現力量越大。而能鬆開,就是練好太極拳內力的關鍵,這也是楊澄甫在《說十要》中的觀點之一:“練氣功須先令身體鬆弛。”當然,要想長時間保持這種狀態,就必須讓氣血無間斷地流通於全身,因此即使沒有使用暴力,也能夠發揮出巨大的力量來應付各種挑戰。
通过我的经验以及教学,我发现如果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训练学生,他们很快就会能够感受到整样的内部力量,不仅桩步稳固,而且可以轻易地施展出这种内部力量。当他们一年后结束训练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内部结构并且能够迅速有效地使用这种结构进行防守或攻击。这说明,无论是在传统意义还是现代应用中,通过正确理解和实践,可以让任何人学会如何利用这样的内部结构来增强自己的能力,并因此成为一个危险的人物,因为他们拥有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手段来应对各种情况。
2025-01-27
2025-01-27
2025-01-27
2025-02-05
2025-01-28
2025-01-29
2025-01-27
2025-01-28
2025-01-27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