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赵一隅的静海,这个地方以培养武术人才而闻名遐迩。霍元甲和刘玉春便是其中两位杰出代表,前者创办了著名的精武体育会,后者则秘授单传,让合一通背拳更加神秘与珍贵。刘玉春因其独特的技艺和严格的门派传承,被称为近代武术界的一位“常胜将军”。然而关于他所传之通背拳,其内部情况和流传情况一直不为人知。在1989年出版的《静海史话》中仅有简短介绍,而1986年的《中华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更是对其内容和流传情况提供了进一步探讨。
作为刘玉春故地的一个后学,我深感好奇于合一通背在当地流传的情况。我通过多方访查,最终找到了这门拳法在天津地区嫡系传人的踪迹,从而揭开了许多珍贵资料。
据《静海史话》记载,在清末民初时期,有四杰被誉为太祖门四杰,他们曾拜师李登第、李登善、杨学士,得到了太祖门真传。从重修印行的《静海县志》的记录来看,当时任向荣主要继承的是太祖门的拳学,而刘玉春则主要继承了通背门的拳学。
我深入了解到,刘玉春字连玉,他生于1860年,是江湖尊称“申爷”或“刘申师父”的人。他从师于李登第,并接受了单伝,这是一种非常特殊且秘密的情形,加上年代久远,使得源流情况变得难以查明。但据说李登第受过一个无名道人的或和尚之教,因此本门拳术口头授予身上的机制极为保密。
根据中国武术文库中的记载,“通背并不指一个具体的地派,而是锻炼时的一种法则。这意味着要达到腰背发力、肩臂协调并击打远距离等效果,因此称做通背练习。”
此外,明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作品中提到过“佑神通臂(背)最为高”,显示出这个技术已经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所发展。而近现代流传至今的小部分学校如祁家通背、白猿通背等,都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