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作为中华武术的瑰宝,其历史悠久、艺术精深。据记载,此拳已有明代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中提及,表明其在当时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白猿通背拳,则源自唐末宋初,由陈抟老祖传承至清代道光年间,在北京逐渐形成,以石鸿胜为代表的流派。
石鸿胜不仅技艺超群,还广泛授徒,他的一些著名弟子包括张文成、刘子英、项仲山、马晓合和韩洞一。其中,马晓合师从刘子英胞兄刘子杰介绍的石鸿胜,这也使得牛街回族成为白猿通背拳的一个重要传承地,并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
白猿通背拳以效仿猿长臂和灵活快捷为形意,其内外兼修,使动作舒展大方且松活自然。在练习中,它追求“周身运转气血贯通”的效果,与道家理念相契合,以“化境自然鬼神寒”为目标。
此外,该拳法强调身法要如同琵琶骨活如扇,同时呼吸要沉于丹田,意力上悬;步法则重视四六步并多次操练以保持中正;劲功则要求出手冷静行气醒觉,一指发劲等等。
白猿通背拳特别注重基础训练,每一招每一式都从基本功开始,如活背打袋与操桩打袋等,从而达到身顺功沉再到艺能融会贯通。这体现了中国武林常说的“练拳先练功,功到自然成”。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