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古老而又深邃,是中华武术文化的瑰宝。据明代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中记载,通背拳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其子黄百家所著《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中,更详细地解释了六路之意,其中“通臂”即长拳之称,这表明明代时期,通背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水平。
白猿通背拳,则源自唐末宋初,由陈抟老祖传承至今,其流传经历了数朝的变迁。直至清代道光年间,由鲁云清将此拳法引入北京,并逐渐形成以石鸿胜为代表的白猿通背拳。这一风格经过七、八代人的精心传承,在京城广泛流传。
石鸿胜师徒众多,其中马晓合因先师刘子英介绍而成为其学生。由于马晓合出身牛街回族,他将这门技艺带回到牛街地区,从而使得白猿通背拳在这一地区获得了独特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这门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武术,以仿猿灵快为意,其动作舒展大方,如同自然松活,每一个姿势都蕴含着周身运转、气血贯通的奥秘。此外,它还强调道家修炼理念,追求“似圆非圆气化圆”的境界。
身体练习则要求头顶项领如同悬挂天穹,而胸前却保持空旷;肩部如负重担,却又不受拘束;两手相连,如星辰穿梭于夜空。而呼吸则需沉稳,如同丹田中的火焰燃烧;意志要悬于顶端,如同凌霄之巅。
步法讲究平衡与协调,即四六步走,要中正不偏,同时也要掌握擦拉步,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而劲功则是冷静坚定与醒觉敏捷并存,以一指作为锚点,将力量集中发挥出来。
最重要的是,对基本功训练极为注重,从活背法到操桩打袋,每一步每一式都从基础开始,一招一式都需经过实践检验和不断磨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功到自然成”。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