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的师傅所说,龙形螳螂拳源自七星螳螂拳与龙形18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直流传于大连地区,由我师爷田秉江所创。其中,“开、采、耙、甩”四大手法是“献书”套路中的核心技巧。
在武术的演变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老的招式逐渐被遗忘。但正如一位武林高手曾言:“只不过是将过去学到的东西重新整理一下,使之适应现代人。”这也是我提笔记录下这些宝贵知识的原因。
所谓四大手,即开三手,采三手,耙三手和甩三手,每一招都蕴含深厚的实战价值。它们共同特点是从腰部开始,上至胸部,以摇旋弹抖的手法封闭对面的口鼻或后背,同时讲究钩挂搂缠、螺旋缠丝,以及反缠丝回旋不已的技术。练习时,我们会采用先接贴后化发的手法,一瞬间形成两把管一把的情势,以虚实转换为基准追求速度和机动性。
开三手旨在破坏对方防守门户,用横劲打破直劲。在实际操作中,当敌人以右臂直拳攻来,我会进退半步,然后探右臂贴按敌小臂外侧,并托住其肘部。这便形成了典型的两把管一把姿态。我接着身体拧向右后方向发力,用左脚蹬力,同时右脚横移半步,使得接触点紧急变化,从直向横摔出对方(图1-3)。
为什么称之为开三手?因为它包含三个完整而连贯的动作变化:迎击对方攻击,此为第一变;控制对面使其失去平衡,此为第二变;最后,如果对方反应灵敏,我可以立即转化为直接攻击此为第三变。
对于力量强大的对 手,可使用采三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顺着敌人的前冲力量扭身向后下方发力,让我们的力量与对方合二为一,最终造成其前行无力的状态。具体操作如下:当对面伸出右臂准备攻击时,我们用左臂刁扣其腕部,并将自己的上体倾斜,与地面成90度角(图4)。同时我们退一步,将重心快速移动到地面上。此举使得对面的身体失去平衡并倒在地上。此时我们要注意前腿迅速成为后腿,并且通过这一转换加剧牵引力。如果对方试图拉回,那么我们则用左臂压制,而右臂则向前顶起,如同撩扇一般拍打到达面部(图5-6)。
采三手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刁扣住敌人的腕部,以及利用小指和无名指进行里扣。这需要精准且突然。而第二个阶段,则需短促有力的动作结束之后展现放长及远的手感,为展示螳螂拳独有的七短八长技击风格提供了空间。总结来说,采三hands 的整个过程应该呈现由高至低不断变化的情景,其起伏波澜如同飞轮般永不停息。
耙三hand则借鉴农夫耙地回收的地方法式,它强调的是一种持续不断又回归性的战斗风格。当敌人严阵以待,不肯轻易让步时,这种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招式都蕴含深厚的心理战术和身体协调能力,是一种既能保留古代武艺,又能融入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