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练太极拳就是分阴阳。就是上下、左右、前后杠杆,动静结合。要“分”就必须先定,定住一点,这一点是身体的转动中心,可以在丹田,也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分。这一点就是轴,可以是一个点,也可以是一条线。
练拳就是练力,劲是力,松是力,僵也是力。练拳就是练习使用合理的力量。大打小,小打快,大打慢,小打轻,大打重,都要准确无误。练拳的核心是时间、距离和角度,这三者都有同一个目的:提高效率。
身体各部位的配合是太极拳的练习核心。功夫来自于结构和配合。在太极拳中,只能包括自转和公转运动。而且,要将身体分为上、中、下三节,以及左右两节,每一部分都有其职责,不可混淆。
手永远位于外围,而丹田则位于内心的手臂不能停止移动,而丹田却始终保持稳定不动。身上的每个部位都需要精确地协调,以便整体产生劲道,而不是单纯摇摆或振动。此外,要学会传导力量,让自己的力量流向对手,同时控制好自己的身躯,使之处于静力的状态。
推手时,我们应当避免直接用力推挤对方,而应通过巧妙地运用腕部施加压迫,从而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即所谓发劲。当我们施展出任何技巧或使用力量时,都应该让整个身子向下沉陷,因为力的本质倾向于向上升发。不过,无论何种情况,我们应坚持使劲走竖线,不走横线。
当与对手交战时,一般宁愿进攻一毫米也不退一步。在太极拳中脚步比手臂更为迅速,上下同时活动时,则必需是在相反方向进行。一句话总结:太极拳,是利用微小肢体结构和细微运动来制造大力的武术,它强调内部调整与平衡。
至于阴阳,它并非指自然界中的阴阳,而是一种在运动过程中的概念,是指活动中的正反两个方面,或称作活泼与沉稳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在我们的实践中,还会涉及到三个圈层——内圈、中圈以及外圈,每个圈层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彼此也有着紧密联系。而最后,“双重”、“坐腕”、“竖踝”等术语也成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它们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