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付凤谈陈氏太极拳吸行一线呼走两极探学武术最佳年龄

在数年前,我师傅曾向我阐述“吸行一线、呼走两极”的理论,这是我多年练习中逐渐理解的内容。今天,我将分享我的个人体会,并尝试解释与之相关的呼吸法,以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首先,我们来讨论“呼走两极”。在太极拳和架子的过程中,“呼”代表的是发力和打开,而“呼走两极”指的是内气运行的方向。当我们呼气时,上升到百会穴相对下沉至会阴穴,形成上下对拉。这不仅是外形上的对拉拔长,也是内气上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因此,“虚领顶劵”与“气沉丹田”实际上是一体二分,不可分割地存在。

关于腹式呼吸,我们应该采用逆腹式还是顺腹式?在我初学太極拳时,我结合了练习吐纳和导引,与动作相结合。我认为,逆腹式更适合养生而非武术气功。一般来说,腹式呼吸以松静自然为原则,在练功时保持腹部松圆,当发劲时瞬间变为实圆,上下对拉并带来拔长感。在力量释放后立即恢复松静状态,但这不是松垮状态,而是保持直线,只不过不紧绷,即所谓的“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外形表现出一种平衡稳定的姿势。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吸行一线”。这里面的概念很重要,它指的是从百会穴到会阴穴的一条垂直线。在这一点上,“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运动都发生。吸入的时候,上下两个氣汇聚于此点,这就是所谓的“吸行一线”,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丹田式腹式呼吸。当我们进行这个动作时,我们要通过腰部使身体呈现一个正直且微收的小腹状,同时双足平行站立,脚跟与肩同宽,从膝关节开始屈曲,再至胯关节,以确保整个脊柱保持正确无凹陷或隆起的情况。此时,一般称之为脊柱对拉拔长;对于内部情况,则意味着实现了"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因此,"虚领顶劲"与"气沉丹田"本质上是一体,但又可以分别理解其含义。

接着,我想谈一下如何掌握百会——会阴之间那条神秘的一线。在马步姿势中,要保证身体维持正直,有微收的小腹,同时双足平行站立,其脚跟距肩同宽,从踝关节开始屈曲,再至膝关节,使膝盖微开朝向脚尖方向,然后坐落于胯骨位置,使得命门以下所有部分保持水平无任何凹陷或隆起的情况;同时,要让颌部略有收缩,使得百会穴悬挂于此刻,此刻百会穴及will阴穴以及双脚跟连成一直形成一个整齐划一的情景。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能感觉到从背脊延伸至命门以下部分全然没有任何突兀的地方。

有一位名叫马国兴的人,他曾经提出了更深层次关于这段话:“从百會以上过會陰下去再過兩腿腳尖到底,是名‘虛中’又名‘弓弦’即天梯,是中的'中心軸'。”他说:“從這個中心軸將身體前後左右四面均等分開,即為‘形用半’基礎。”他还说:“從這個中心點垂直遙遙相對表明身體蓄勢已備準待發動子午線確定軸線。”

赵堡太極拳第九代宗师和庆喜在《耍拳解》文中写道:“何為‘中正平圓’?即在用功時身法要像天地圖中的子午線那样垂直中正,上自百會下至會陰形成一個一直線。運動時,以手平衡姿勢運轉,前後左右皆以中心線為界,不得超越。”

最后,让我们回到怎样理解陈氏太極拳中的八面支撑。我记得以前央视体育频道播放了一档纪录片,其中陈小旺老师回乡指导陈炳先生打击技巧期间说:“打擊要八面支撐。”武氏太極拳宗师郝少如也讲过:“以腰為中心氣勢範圍……氣勢邊界離中央愈遠則氣勢愈大……精神能支撐八面才饱满而不萎屈;反過來氣勢又須包圍精神才能使精神不外漏。”所以練習打擊應該講究氣勢,並且要達成「形用半」的狀態,這樣才能真正達成「神」與「器」的協調與統領。

总结起来,对于学习和实践太極拳来说,无论是在初学阶段还是进阶阶段,都需要注意修炼内功特别是胸怀心志的问题。这包括但并不限於: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态度,如耐心、专注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意志力,比如坚持训练计划,不轻易放弃等。此外,还应注意锻炼身体强化肌肉力量,以及提高柔韧性。但最终目标应该是不仅仅是拥有强壯健美的大躯体,更关键的是达到心灵上的宁静与自我完善。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慢慢积累,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个人的方法去学习和实践,并始终坚持下去。

标签: 中国最强的拳法中国古拳法武功名称大全及来源武警为什么不练硬气功了自学八极拳能成功吗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