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程揭秘太极拳拳势与招式之妙-冯振宇 钟春丽 李广

佛祖对须菩提说: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而生其意。——《金刚经》 太极拳在表现在肢体上的部分,也就是“形势”的表现,被误认为是“招数(式)”,从何时开始的,已不可考。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拳势被广泛传承、肆意发挥、创造性展现、变化无穷、甚至衍生出新的拳路。因此,在这个比“金刚捣碓”还要深刻的时代,太极拳界涌现出了众多的“大师”、“名家”,“巨匠”、“宗师”,如流水般不断出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能算得上是空前绝后,风景这边独好。几年前,一位高明的大师曾神秘地向我解释道:“原来‘金刚捣碓’右手右脚一起上来后,右手就像是撩裆,再变成拳是抓蛋包的(南阳土话),再往上举是打下巴的,震脚是踩人脚面的。”我笑着问他:“怎么几天不见,就有了这样的高见?”他回答说:“我去郑州时,老师特意私下教我的。”

如果这是太极拳技击特点,那么少林拳又是什么样的特点呢?这种形势虽然可以撩动对方阴部,不仅拿人“蛋包”,甚至可以上冲下跺,但假如形势不对,他人的腿部不在此处,又如何拿他们阴囊或撩动他们阴部?固定某种形势用法,本身并不符合无为而治,无为而生的原则。如果失去了变化,又缺乏灵活性;即使有动作,也只能呈现出有限的姿态,这样的招数又能适用于多少情况?

拳势形成于心意运使,是表达拳意的一种方式。当一个合乎要求的形势出现,我们就能更深入体会到武术本质,其意愈纯净、愈真实、愈接近自然,而这些也就自然体现在肢体行动中,使之变得更加协调、柔顺、轻巧和沉稳。

人们都知道太极拳遵循的是“在意不在形”这一理念,但却不知道接下来还有这样一句话:(太极拳在意不在形)而自在地存在!这意味着,“在意不在形”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包含许多内容的问题。在正确的心念活动中产生了合理的手足运动,因此练习太极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心念来引导身体。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正确的心念活动上,就自然不会过分关注外表,更容易达到内外统一。而这种内外统一,就是我们说的自在地存在。这正如同一个人的行为和想法相互融洽,让他的每个动作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所以,当我们观察或听到一些老师关于招式应用方法时,只需将它们看作是一种促进身体内部各部分协调工作的手段。这种带有一定目的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配合能力,即便它不是最终追求的一条道路,它却是一种方便且可行的小径。不依赖于此,并寻找更多与之相辅相成的情感状态;执守于此,则难以达到真正进入太极境界的地步!

总结来说,对待太极中的招式,我们应该理解它们只是表达一种形式,而非武术本身。只有通过理解这些形式,以获得更深层次的人物感受和理解,这样我们的每一步才会充满力量与韵律。

标签: 内家拳千年不传之秘诀适合初学者的武术有名的武功秘籍武功秘籍修炼方法中国已失传的绝世武功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