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因为年岁已高,辞去肃王府护院总管的职务,所以被他的高徒——程廷华请到他的眼镜作坊居住,并养老送终。地址:北京市崇文门外花儿市,上四条火神庙院内。当时有很多八卦掌爱好者,慕名而来求学,大多数儿都是程先生代师传艺,其中就有:出身于形意拳的,刘德宽、刘凤春,都是形意拳大师——刘奇兰的高徒。
1882年,董海川谢世后(去世于火神庙内),程廷华开设武场,专教“游身八卦连环掌”(简称——程派八卦掌,又称南城八卦掌),位于原地。程先生的性格是:不求名利,义字当先,深受他人的尊敬。为使八卦掌发扬光大,程廷华先生收徒不分权贵与贫贱,只要是品德好的爱好者均可,有来访者无不败于他手,名声大震,扬名于天下。
一日突然来了两位武林高手与他切磋武艺,一位是形意拳名家——单刀李存义,一位是形意拳高手——张占魁,都来自河北省深县,是形意拳大师——刘奇兰的高徒。这三人投缘结拜为“异姓兄弟”。从此李、张二人学习了程派 八卦掌。 程先生带领二人到董海川墓碑处烧帖拜师,以代替正式授予他们师承关系,使得这两种不同的武术流派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和交流。
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友好关系持续了下去。在1900年程廷华去世后,有刘德宽和刘凤春在北京成立了“河北武术馆”,由他二人主编了“八卦64手”。又由李存义和张占魁合编了一趟“八卦64掌”。这些作品中的步法采用了形意拳,同时保留了 八卦掌的手法,将两种不同的风格融入一体,为实战提供更多可能性。
现在,在京城还有许多练习者,他们将步法改为更接近形意拳的小步伐,而保持原有的打击方式。这也是一种新的训练方法,让原本不同风格的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战斗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形式”与“实际”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各自传统文化,还提升了实战能力,使得每一种技巧都更加成熟和完善。
因此,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河北武术馆”的这种融合尝试,对于推动中国古老的传统 武术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那些追求卓越、不断探索新境界的人来说,无论是学习哪一种流派,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经验,也许某一天,我们会看到一个全新的、“非典型”的 武术出现,它将既包含古老文化,又拥有现代竞争力的特点,从而真正实现形式与实际之间无缝对接,为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纷呈的一番盛宴。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