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手势动作时,我们会发现纱巾随着手的来回摆动而有节奏地飘舞。仔细观察时,纱巾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前端、中段和尾端。前端是主导力量,中段是核心带动力,而尾端则是跟随核心移动的末梢。
一、腰部作为抖动纱巾的前端。
太极拳中的每个动作都源自腰部的运动。以腰为中心,就能引领全身活动。当我们用手摇晃纱巾,握住的地方就相当于身体的腰部;手上下摇晃,纹丝不停地舞蹈。这与太极拳类似——通过模仿摇晃纱巾的手法操作,将要做出的太极拳姿势转化为实际行动。只要身体有一点移动,腰部就应先行启动。在陈氏太极拳单鞭中,当两手缠绕时,要使气沉丹田并转右臂。如果没有腰部旋转力,则无法完成缠绕。而在变钩上提时,更需要以腰为轴心,将旋转力传递给双手,使之顺畅连贯。
二、身躯作为抖动纱巾的中段。
虽然前端控制了整个运动,但中段则是推进后半部分流畅移动的关键。当初步被领悟后,其余部分自然而然跟随。打太极拳同样如此,当以腰作为主宰执行职责,它就会向身体发出指令,让身体紧密配合,从而使得四肢协调一致,如同操控鼓面一样。身躯正确运作,便能有效指导四肢完成各种太极拳姿势,如杨氏85式中的“玉女穿梭”,五六次往返转体,以及大小无数的手部变化,都由腰驱使和身体带动。
三、四肢如同抖动纱巾末梢节。
我们的四肢像被抖振之后的纹丝末梢,当这些末梢被带来回摆动,它们会顺从地伴随着中间那根条形结构轻松舒展。这正如在陈氏老架中的“六封四闭”一式,每一次接触或捋拽都是靠左旋右转共同完成,没有这一轮周围扭曲,这些交替便失去了意义,只剩下空洞无物。此种规律,在初学者眼里显得既神秘又复杂,但其实就是简单的一系列由内而外互相依存且相互补充的小步伐演练所造成的一个完整过程。
总结起来,就是初学者必须学会用起始点,即脊椎,以其为中心,一举即成,用脊椎引领全身活动,用全身上行走引导四肿百骸,就像是把一个抽象概念变实质化一样。一旦理解了这种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那么任何一种高级技巧都会变得易于掌握,因为它们本质上只是一系列基础元素组合成更复杂图案罷了。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在抚弄虚拟物品还是打击真实对手,你都将表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心灵与肉体同步性,与那些精通这门艺术的人们分享某种独特的情感沟通方式。不过,对于这个奥秘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坚持不懈地练习,不断探索直至达到心灵与肉体完全融合的地步。那时候,你将真正成为那个你梦想已久的人——一个内心平静、外表优雅、技艺精湛的大师。你是否愿意开始这场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