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繁忙中体悟武氏太极拳之桩功拳架探寻太极功夫的秘籍与智慧

作为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的孙建国老师,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得益于师傅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练习,逐渐领悟到了这门古老功夫的精髓。最近,我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站桩功

站桩如同建筑楼房的基石,无论是哪种桩式,它都是武氏太极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极桩、混元桩和懒扎衣桩三种桩式各具特色,无极桩和混元桩旨在养气,而懒扎衣则属于技击之用。在我最初学习时,对这些概念并不深入理解,只是在最近开始真正地投入到站框练习中。

现在,每天我都会花一个小时左右在家附近的小区公园树林中的僻静处进行无极框练习。我会清除杂念,按照身法要求保持沉肩、裹胯、头顶起、舌尖上顶等姿势,全身松沉,让尾闾中正,命门突出,将重量集中在脚后跟上,同时让前脚掌稍微离地稳定。接着,我会默数呼吸,以此来训练意志力。

刚开始时,我发现呼吸粗糙而不均匀,而且容易产生幻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站立次数增加,这些问题都得到改善。我能感觉到丹田与命门区域温度升高,并且范围扩大了,现在即便是长时间站立,也不会感到疲劳。而调整身形变得越来越自然,这也让我对整体动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拳架

通过两年的不断努力与师傅指点,以及自我探索,我更加坚信武氏太极拳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以简约为基础,但蕴含着丰富内涵。一旦掌握了核心要素,并加以勤勉实践,就必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已经能够较为完整地展示从起式到第六式搂膝拗步这一系列动作。

武氏太极拳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其独特步法,即进退必须相伴。这使得走架时能准确判断虚实,从而迅速做出反应,使对方难以捉摸。此外,该拳还强调实腿脚跟捻转,以确保意念与力量都聚焦于脚跟。当转换虚实时,一气贯串全身,不断变化却又连贯不绝。这是一套完美结合柔韧性与力量控制力的技术体系。

最后,该拳还强调腰带腿手原则,即全身活动中心应设定在腰部。这意味着保持身体中正,不变腰高度,同时转胯带起腿与脚,这样就可以有效利用腰部力量支撑整个身体。而“腰带手”实际上就是腰带肩,固定双臂于肩膀位置,使双臂成为圆球状,用力发挥,从而使气流遍布全身上下背紧胸空,最终源自丹田内脏。这种训练方式充分体现了内家拳对于内外三合(人體內氣與外界對應)的追求。

标签: 武林门派名字好听中国武术有什么古典帮派名字大全中国武术门派低调帮会名字霸气十足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