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术源远流长,秘传于民间的内家拳宗派,其独特之处在于内三合与外三合的统一。技击理论精巧细腻,体系完备而博大精深。非读书明理之人难以领会其深奥之拳理,因而有“非读书明理之人不传”之门规,被誉为“丢荡拳”。历代选徒严谨,德才兼备者方能列入门墙,因此承其衣钵者寥寥无几。
至清朝中期,林世春先师将其衣钵传给了丁子成先生。丁子成先生后来创办了“黄县国术研究社”,并亲任社长。他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员,还广泛推展拳术,使其流传日益广泛。
一、捶合势与气的融合
在练习拳术时,我们要掌握“以捶合势,以势合气”的原则。这要求我们必须熟悉三种基本捶法,每一种都蕴含多种劲力,如沾、粘、撑、刺、勾、挂、锯和锉等。此外,还需要掌握寒鸡步这样的稳定步伐,以及上身正直下肢动态力量的平衡运动。一旦达到这一境界,便能够体现出刚柔相济的内在真谛。
二、形体与劲力的结合
根据拳经,“随势而进发于手,勇往直前气当先。”这意味着我们应当通过沉稳刚猛的三捶作为母拳,并且把它视为终身学习和实践的基础。这与八卦掌中的“百练不如一走”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动作中保持胸部开阔腹部实紧,同时收缩臀部并使气沉丹田,这是实现内三合不可或缺的一条道路。
三、三维对立统一法则
《易经》认为:“阴阳相生谓之一道”,强调阴阳之间既有相生的关系,又存在相克和相转换的情况。而《庄子》进一步指出:“彼是此,不得其隅谓之道枢。”这里提到的阴阳以及动静之间互为表里,是理解全局所需考虑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将这些矛盾统一起来,以达到高层次上的整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