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吗探讨武功与武术的界限

太极拳的道家思想探究:武功与武术的界限

一、太极拳的道家思想底蕴

太极拳,早期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清乾隆时期由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确定名称。关于起源与创始人,有五种说法: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和王宗岳。现多认为源出于陈式太极拳,主张陈王廷创立之说。

二、道家的哲学基础

《易经》中首次提及“太极”,指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解释宇宙形成;《道德经》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太极本无極,无極而生阴陽動靜,再衍生五行四時。

三、柔弱胜刚强原则

《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極。” 《胡朴安先生论太积克在体育上之价值》:“宇宙一大气,一人身亦大气。”

四、中医养生的融合

腹部是人身之大氣,大氣運轉則全身皆動。大氣運轉無力則為真力,“反者道之动,其用也少;弱者道之用,其动也遁”。能去高就低,用柔克剛,以弱勝強。

五、大气流注与内劲培养

杨澄甫《十要》的论述:“练此术,全身松开,不使丝毫拙劲,以留滞於筋骨血脉間自缚束,然后能轻灵變化圓轉自如。”

六,以意而非拙力运转身体

心在先而身在後,用意而不是用拙力,那么就能做到意到氣便到。这也是《易經·系辞·象传》,讲的是阴阳相随,如水以溢流,不得已止,而终至盈溢,则不能久居其中矣,这正是对内外实质的一种形象比喻。

七,从对己角度看——体验运动方式中的文化底蕴

从对他角度看——技击价值的最大体现

八、二者的结合——借力打力的优点

九、三者的融合——技术艺术医疗娱乐综合发展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