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委所推广的《简化太极拳》、《88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都是以原山东国术馆的《太极拳讲义》为基础,这份讲义是李景林在1929年冬天请杨澄甫后经过三次修改,才被李景林点头认可,并由李玉琳演示整理成油印本。该讲义最初被称为“李景林式”,后来又称作“杨式新架或新杨式”。随着时间的流逝,该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楷模——李玉琳先生及其子李天骥老师。
在解放后的年代,杨氏新架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最终形成了现在国家体委所推广的风格。这一风格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张继修、叶书勋(已故)、侯晋惠(已故)、刘庆州、宁秋霞(女)、李秀贞(女)、赵华坊,以及笔者本人。这些人都曾跟随过与此有关的人物学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深入研究并融会贯通。
要想练好国家体委推广的这一套 太极拳,不仅需要找一个真正懂行且经验丰富的人教导,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蕴含的心法和技巧。明师不仅能教你如何动作,更关键的是能够引导你深刻理解武学中的精髓。在选择明师时,你应该考虑自己目前的情况,比如年龄等。如果你很小,可以选择少林武术;如果你稍微大一点,可以选择形意或八卦;而如果已经年纪较大,那么直接寻求专门于太极之道的人可能更适合。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尝试将不同的武术系统结合起来,比如尝试将查、花、炮、洪与太极相结合。但实践证明,这两种技术要求完全不同,难以兼容。一旦习惯了某一种方式,就很难转变过来,因此建议不要尝试掺合不同的系统,而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从零开始,以免走弯路。
中国武术有着悠久历史,每个人都无法掌握所有技法,一生也学不完,有几个来世也不能彻底研究透。不过,也有人通过长期修炼达到融会贯通,如孙禄堂先生,他五十年的研究使他成为一代宗师,与我学习过程中的老师— 李天骥老师非常相似。
对于每个想要学习武术的人来说,都有一段徒访师父,再者,师访徒弟,这是一个互相探索彼此价值观念和能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找到自己的偶像,也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武学知识。而找到真正值得尊敬并愿意传授知识的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也是每位追求卓越者的必经之路。我自己就是这样,在十二年的等待之后,我终于遇到了我的老师,并且通过不断努力达成了高标准。
1993年,我在南昌举办全国第二届武术散手太極推手對抗賽中获得了最高分和次轻量级冠军,这是我北京第一个获奖者。此外,我在形意拳及八卦掌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被誉为行家里手。我的老师曾赞扬说:“老牛你的八卦动作漂亮,劲整。”当我的学生录制形意拳时,他们评价说:“看了他的打法过瘾。”
总结来说,无论是练习简单易懂的小型套路还是复杂多样的全套训练,都需要耐心地去探索内涵,而非表面的动作技巧。不断地挑战自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梦想一步步实现,为自己编织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