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静用意(一)以意行气
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运动气机图阐释了心如将军发令,意为传令,气为兵;将军一出令,则士卒皆听命。清气上升行于手,浊气下降行于足,气皆行到指头,是正气之上行下行似两橛,其实一气贯通也。因此称之谓以意行气,所以练太极拳要用意,不用力。每一步动作,都先要有意动,然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所谓:「意到气到,劲到。」所以说:太极拳的锻炼方法是用意不用力的。
我们日常所说的「心」,如说心里想要怎样怎样、做事要用心等等,这个「心」字可以解释为「脑」,有时把「心」与「意识」连称为一词,因而以意识作为指导行动的前提。在太极拳中,用意识来想象身体各部位的移动,即使没有实际动作,也能感受到体内真实存在着某种虚拟性的活动。这就是通过心理上的想象力来支配生理作用,使得似乎真的有力量在运行,这就是以意识引导身体活动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要保持内心平静,让思想专注并诚恳地对待自己的练习,以便见效。因此,在练习太极拳时,每天盘架子,每天想象着自己随着动作屈伸向外收缩,那么经过大脑皮层兴奋抑制作用和神经冲动作用,就能达到肌肉放松与收缩,从而产生一定效果。当你通过不断训练,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细微部分上,就能够感觉到一种从内而出的自然流畅性。这就是达到了使用意识去引导身体活动。
(二) 以身运法
再来说一下如何利用身法进行操作。在打拳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身躯稳定不偏离正道,这是陈鑫强调的一点。他认为:“身必以端正为本”,“身法正者,身桩端正,无所偏倚。”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一种中央平衡状态,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会被推倒。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非常好的平衡感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以便应对各种变化无常的情况。
为了实现这种中心位置,我们需要确保头顶百会穴与月当内会阴穴之间存在垂直线,即所谓“上下一条线”。这样无论我们的身体如何转换姿态,它们都会始终保持这个中心位置,从而保证了重量分布均匀,并且能够抵御敌人的攻击。此外,还需要注意虚领顶劲以及尾闾正中的问题。
虚领顶劲是一个轻轻地往上领起头顶百会穴的概念,与吊月当相对应,而百会与会阴之间形成的一个垂直线则是维持这一稳定性的标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实施这些原则,那么就能避免许多潜在的问题,比如失去平衡或过度僵硬。
(三) 呼吸自然
最后一点涉及呼吸问题。在高级阶段,当一个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他们才开始学习如何将呼吸与体势配合。而且,无论何时何处,一切呼吸都是自然进行的,因为任何人都无法长期控制自己的呼吸,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达到最优化状态。当一个初学者第一次学会了放松腹部肌肉并让空氣完全排出体外,他已经达到了“至于中气归丹田之说”的基础水平。但随着时间和经验积累,最终目的还是让整个系统自动调整好,没有必要刻 意操控它。不过,如果不正确处理此类需求,最可能导致的是健康问题出现。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