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武林秘境昆仑太极门探秘昔日江湖的古老拳种

中国武术,历经数千年沧桑,其生命力之所以顽强不息,便是因为不断有人在寻求创新,不断有人将适合时代发展的精髓融入到这门艺术中。昆仑派的昆仑太极拳,源自老子的道家学说,是一种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的内家拳种。它以太极桩功、八段锦和易筋经为基础,又脱胎于它们而成为一门独特的内家拳法,是以松、宽、放、展、蹬、贯、侧和韧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全身运动。

昆仑太极拳中的动作优美大方,每个招式都蕴含着深邃的心理哲理和身体锻炼,使练习者在体会其内在力量时感受到心智空灵,力达九窍。此外,它还带有自然与古朴之美,让人赏心悦目。在百年传承中,这是一门道家思想的产物,它要求一切都要符合道家的哲学观念,从虚无求实有,从柔弱求刚强,最终是返虚入浑,练习者需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再至炼神还虚,最终达到与宇宙合一。

昆仑太极门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包含了套路、心法、中药等多方面内容。它讲究动静相间,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套路由三十余招组成,而每个招式都是从“收心”、“巡气”、“凝神”、“展窍”、“开宫”、“筑基”到“练己”、“得药”,最终达到“结丹”的过程。

历史上,这样的技艺曾广泛流传于青海、新疆地区,并被一些皇室成员和高级官员所采纳,如张三丰他将此技术整理并创造出了著名的太极十三式,现在保存在武当山上。而昆仑派也吸收了正宗武当太极十三式的精髓,但由于历史原因,此技术逐渐失传,只有少数几位师傅保留着这份珍贵遗产。

据说,在20世纪初期,一位名叫堤克鲁·呼图克图的大师,将此技艺带到了上海,与吴佩孚贴身甲卫智立禅师相遇后,将其秘传给智立禅师。1930年智立禅师又将此技艺传授给江正南和钟建华二人。在解放后的年代,由于社会变迁,该技艺一度走向边缘,但幸运的是,有几位老师暗中保护并继续教授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如重庆市江津区骆崃山上的段智明,他学习了钟建华教授的大量知识,并继承了一些重要技术。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地区的人士如四川泸州市合江县刘裕隆,以及四川南充梁光荣等,他们也掌握了部分知识,但由于缺乏系统记录,该文化遗产几乎被人忘记。

然而,在2014年1月,由于努力推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办为重庆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这意味着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手足艺术再次获得了官方认可,并且开始逐步重新曝光,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其中蕴含的地球精神和中华文脉。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