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历经数千年沉淀与演变,其生命力依旧旺盛。原因在于不断有新人以适应时代的方式推动其发展。昆仑太极拳,这种源自老子的道家思想的内家拳术,融合了太极桩功、八段锦和易筋经等内功修炼,是一种既能练功又能练拳的独特技艺。它以松宽放展、蹬贯侧韧为主要特点,是一套全身运动,招式优美,每一次挥舞都仿佛心智空灵,力达九窍。
昆仑太极门,以道家的精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为基础,将道教养生理论与武学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不仅包括套路、心法和练法,还涉及技击和养生。这使得昆仑太极门成为一个集传统文化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独特流派。
昆仑太极拳中,“收心”、“巡气”、“凝神”、“展窍”、“开宫”、“筑基”、“练己”和“得药”的八大特点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来达到阴阳平衡(即中和)的关键。在历史上,这种拳法主要流传于青海、新疆地区,被视作道士们修仙之路的一部分,也是皇宫王府强身健体的手段之一。
据说张三丰将昆仑派武学整理后创下了太极十三式,并保存在武当山上,而昆仑太极拳则吸纳了正宗武当 太极十三式 的精华。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知识并未被后人所知晓。
在近代,一位名叫堤克鲁·呼图克图的人带着红教秘籍云游上海,与吴佩孚贴身甲卫智立禅师相遇,从而将秘传的昆仑太极拳介绍给中国。在1930年智立禅师将这份宝贵遗产传授给江正南和钟建华两人。而钟建华则在解放初期暗中把这门艺术继续向前辈们教授,最终至今仍有幸能够见证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对未来世代产生影响的人物。
截至2014年1月,昆仑太極門成功申办為重慶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這不僅是對這門藝術深厚傳承的一個肯定,也是一個保護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