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对“太极拳的放松之谜”,请名家发表了独到见解。近日,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10期中,一位学者详细阐述了吴图南先生关于“松功论”的精髓,其中指出:“任何练习太极拳的人都必须理解‘松’与‘沉’这两大基本要素。”他解释说,“松”字含义丰富,既意味着柔软、舒缓,也包含轻巧、自由的意境,以及一种容纳和融合的能力。无论是吴老人的深邃分析还是其他名家的高见,都在强调“松”这一概念对太极拳实践至关重要。
然而,尽管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某种形式的放松,但是在太极拳中,这一概念似乎比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更加复杂,因为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放松,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悟透。在太极拳中,如果简单地将身体放松而没有内心的用意,那么最终会导致精神空虚或失去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在行使技巧时结合意念,使得静止状态中的放松转化为动态状态中的活力。这正如杨澄甫所著《太极拳术十要》的其中一条——“ 松腰”,因为腰部作为身体中心点,对整体平衡至关重要,而尤其是与气沉丹田相辅相成,它影响着整个生命力的循环。
冯志强老师也提醒我们,每一个姿势都是通过肩膀向下垂落肘部来实现的一次完整过程,这样才能使内气流通达于四肢末端,最终达到丹田,久此以往便能够满足太极拳所需的放松要求。他还曾经说过:“只有真正掌握了‘ 松’这个技巧,气道才能够畅通无阻。”
同样,《十三势歌》中的两句诗也揭示了这层玄机:“刻刻留心在腰问,腹内 松净气腾然。”这里,“留心”即保持警觉,与上文提到的“用意”相呼应;而“腹内 松净”,则象征着通过身法达到一种超脱尘世烦恼的心灵宁静,不再受外界干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太极拳中,“放松”的意义包括从浅入深,从局部到全身,以不用力和有意识地使用力量并结合呼吸运动,以达到心与体之间完美统一。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的:“只有一点儿 ‘ 松 ’ 气才能流通。”这种链式反应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练习过程中的进步,并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内功,使自己逐渐走向更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