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的专题讨论中,名家们深入探讨了太极拳中的“松”字之谜。他们一致认为,“松”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一种内功的体现,需要通过具体的训练方法来掌握。
吴图南先生在他的“松功论”中提到:“凡练太极拳者,知松、沉为太极拳之重要条件。”他解释说,“松”指的是蓬松宽敞,不紧不硬,更有轻松和放开的感觉,是一种含蓄而又充满活力的状态。在太极拳中,这种“松”的感觉并不是简单地放弃力量,而是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要用意去控制力度,使静态转化为动态,从而达到一种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内外结合。
在《中华武术》的“名家讲堂”,吴文翰老师介绍了一种特殊的放松法——骨肉分离法。他解释说,在站立时,让上半身的肌肉像流水一样下沉到脚底,同时骨骼感受到向上升腾的情感,这样就能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气功式放松。
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术十要》中强调了腰部的重要性,他提出要做到“ 松腰”。这与气沉丹田息息相关,是内气潜转和生命力的关键。而冯志强老师则强调,每个姿势都应该包含一次肩膀垂肘的放 松过程,以便使内气能够扩散至四周,并归于丹田,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身体和精神全面放松。
从这些名家的解读可以看出,太极拳中的“放 松”并不仅仅是减少力量或避免紧张,它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状态和身体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它要求练习者既要具备正确的手法,又要有深刻的心境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一 松,气才能通”。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拳中的“ 放 松”包括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从浅入深,从局部到全身;其次是将不用力与用意相结合,即用意不用力;然后再进一步,用意指导运动,使得运动本身就是一种行 气;最后,还需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 “ 松 ” 字背后的玄机,以及为什么只有当我们找到正确 的 “ 模 株”,我们的实践才能够通顺自然、无阻碍。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