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源自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与创新,是一门独具特色的武术。创始人吴鉴泉(1870-1942),河北大兴县人,以其对太极拳的深入研究和不断修订,使得这门武术更加完善。
吴全佑,吴鉴泉之父,是清代著名武学家之一,他从杨露禅学习并融合了两种不同的太极拳风格,从而形成了小架拳,这是后来吴式太极拳基础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许禹生在《太极拳势图解》中记载,杨露禅传授真传给三位弟子:万春、凌山和全佑,他们各自擅长不同方面的技巧,这为后来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鉴泉继承父亲遗留下来的技术,并通过数十年的实践与研究,将它进一步改良,最终形成了一套以柔化为主、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且灵活的小巧拳法。这套88式的武术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国和东南亚地区也颇有影响力。
至于溯源,据明史《方伎传》记载,张三丰创建了太极拳,而王宗岳等一脉相传。在清朝时期,由于当时社会阶级观念限制,一些高级官员只能秘密学习武艺,所以这些高层官员也被吸收成为最早的一批徒弟之一,如凌山、万春和全佑。
宗师全佑是一位文静内刚的人物,不仅外表斯文,而且性格温厚,对待朋友如同亲人。他曾经见到军人们打商贩,便上前劝告,但对方不听信反而攻打他,但由于他的柔韧性很强,没有受到伤害。这个故事说明了他作为一个教书人的品质,以及他的武功水平。
宗师吴鉴泉本身也是军事背景出身,在禁卫军中担任过职务,他对家族武术的贡献更是显著。一九一六年,他与其他几位名宿共同成立北京体育讲习所,为中国体育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他还受邀成为国民政府设立中央国术馆评判委员,并参与筹备全国体育比赛等工作,其影响力远超地域限制。
第三代继承者中的翘楚人物包括宗师吴公仪(1900-1970)及其兄长马岳梁(1901-1998)。他们都有杰出的理论功底,其中马岳梁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后转向专攻太极,并辅导许多学生。而另外一位女继承者——宗师马岳梁之妻——则因其天赋卓绝,被誉为“巾帼不让须眉”。她在上海西门子公司任教,并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她对于宣扬这一流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