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要避免双重!为什么?从太极图的角度来看,如果出现完全对立的阴阳平衡,太极圆体就会停止转动,从而使得世界万物也陷入停滞状态。宇宙本身也将消失。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华祖先对宇宙事物认识和解释的一种深刻见解。更为神秘的是,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的奥秘,那就是太极图中所描绘的鱼眼。
双重与不双重其实是关于虚实把握和阴阳理解的问题。在学习太极拳时,不断地深化这方面的感悟可以加深理解。这种双重现象需要在推手、器械等多个领域都注意到,不仅限于腿部,也包括手臂和腰部等各个部分。
初学者难以全面掌握这一点,但随着技艺逐渐精进,会有更多的心得体会,更高层次的领悟,并且更多样化的发挥。艺术没有尽头,每一次这样的见识都是宝贵的收获。
如果偏向沉稳则可能显得生硬,而过分追求双重则容易造成僵硬,这些都是前辈们经验积累以及我们习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攻击或防御中,都需要既能攻又能守,如同推手中的互动:当对方进行进攻时,一味防御往往导致被动无法有效应对。此法如引左击右、化上下之劲横打,需结合虚实、听劲及变化。而缺乏这些原则,就像双重一样,无论是攻还是守都难以奏效。
理想中的太极拳境界应该是阴阳不断交替,没有丝毫差错;虚实恰到好处,不偏离正道。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不丢不顶”、“粘连相随”,即主动始终掌握在自己身上。而初学者通常容易忽略虚实区别,使练习呈现出单一模式,即便架子搭建牢固,这只是基础功夫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还需特别注重灵活运用身体,以松腰拔背、含胸顶劲为基准,让整个人保持一种轻盈且强大的状态。
只有这样,架子才能变得更加工整,这只是起步阶段取得的小成果,就像练字时首先要正确构筑结体,然后再通过不断磨砺达到真正笔势遒劲。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外虚实变化能力,对外展现气沉丹田和千年鼓荡之力,对内培养柔韧性,是传统武术特有的修炼方法。一旦出现双重,则意味着失去了灵活性,使运动变得生硬而无力,同时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不能纠正这种状况,将永远无法达到完美境界,这就是武术艺术无止境的一个表现形式。
即使是在拳法或器械上的技术上达到了完美无瑕,在实际应用或技巧上的表现仍然存在漏洞。这可能是花拳绣腿(表面的华丽)与真功实夫(内心修为)的区别所在。中国武术想要真正走向世界,我们必须改变什么?希望能够从推手开始探索,让我们的武术特色得到充分展示,同时避免雷同其他格斗技巧,如角牛力或无形力量拉拽,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中国武术独特魅力所在。
2025-03-15
2025-03-13
2025-03-13
2025-03-13
2025-03-13
2025-03-13
2025-03-13
2025-03-13
2025-03-13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