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系最庞大的武术门派回族杨氏拳以其独特的教门拳风格传承至今

回族杨氏拳,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穆圣时代。随着赛典赤的传播,杨氏教门拳在元朝时期由赡思丁引入中国。近千年来,它经历了多次变迁,最终在清朝时期,由杨公士鹏创立。他将内外功融为一体,武术与气功相结合,使得杨氏教门拳成为集搏击、养生、表演于一身的独特武术形式。

自创立以来,杨氏教门拳已经有七代传人,其中包括第一代的杨公士鹏、第二代的杨清和第三代的杨明。四世至七世分别是:第四世为杨吉有、第五世为杨金柱,而第六世则由三位兄弟——杨文玺、楊文顺和楊文照共同担任。此外,还有一位兄长——第七世的楊澜。在这漫长的200多年的历史中,该武术门派始终保持其独特性,并以宗教色彩和回族文化为核心。

近年来,为了弘扬这一文化遗产,第六代传承人楊文玺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他曾接待来自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的人士,并且还参加了新加坡世界宗教文化展,在那里展示了自己的技艺并获得了高度评价。此外,他还带领团队走出国门,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进行表演,为非洲国家民众介绍了中国宁夏吴忠地区回族文化。

除了这些国际活动之外,这种武术也被国内媒体广泛报道,如吴忠日报、新华社等都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此外,还有中央电视台的一些栏目,如《见证·亲历》、《中华民族》、《九套》以及《中国游》等,都曾对这一武术形式进行过深入报道。这不仅提高了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知名度,也使其成为宁夏吴忠地区乃至全中国的一个重要代表性项目。

2010年,原来的传承人之一——楊文玺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而后又在2013年被提升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这意味着他不仅要保护这一艺术,更要将其推向更广阔的地理空间,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艺术。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