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拳的传奇历史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当时舒裁缝在河南传授其武艺给四川的苏金财和苏金祥兄弟。经过这两位兄弟的苦练和创新,苏家拳逐渐成型。在清朝末期,彭孝心(字德水)带着这一门拳法回到他祖籍地荣昌,并通过武举人考试,成为当地教授苏家拳的人物。他是第23代传人,而他的弟子们,如陈子庄、彭友切、程步云和阳成之,则是第24代传人。随后,这一世系继续延续至彭胤炳、彭胤锡、彭胤久等人的第25代,以及廖正伦和曹业光。这一系列的师承关系,最终形成了如今所见到的苏家拳。
关于苏家拳的特点,它强调身法中的平衡与稳定性,以及手部动作上的分明与准确。大开大合意味着打击范围广泛,而多用腿少则侧重于近身搏斗。其中,“捆挨靠沾”、“浮沉其间”、“扁身标摧”等术语体现了它独有的风格。此外,它倾向于使用反捶而非平冲,以此来突出力量;标掌则是一种上下抖动的手法,展现出技巧的一面。而“六身六脚”的概念表达的是身体各个部分协同工作的理念,其中“出腿不见腿”的说法指出了其在打击中隐藏隐蔽性的能力,与暗腿相似。此外,还有催脚步法,使得整体表现更加快速流畅。最后,由于连消带打以及肘部与拳头结合使用,使得整个技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且富有层次感。
2025-01-05
2025-01-05
2025-01-05
2025-01-05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