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源于象形武术的独特风格,它模仿螳螂的攻击方式与防御技巧,融合了武术中的攻防技巧。这种拳法具有丰富多样的套路,并分为北派和南派两大流派。北派螳螂拳据传由明末清初的山东王朗创立,他在少林寺学习后,由于身材矮小,曾被师兄击败而苦练三年,最终在观察一只树上的螳螂与蝉搏斗时启发创作出这门拳法。
另有说法认为王朗是在宋太祖长拳派与自己斗争中应变而成,或是在与韩通通臂拳对决时受到刺激所悟而创。此外,还有南派螳螂拳,由清代广东人周亚南所创,其技法特点接近南派拳法。
根据不同的流派和技术特点,可将其划分为五大流派:七星、梅花、普通、摔手和鸳鸯。每一种都有其独有的步伐和招式,如“七星步”,动作浑厚刚健;“鱼鳞步”,动作连绵不断,灵活敏捷;或是以内劲发力,以意导形等。
这门武术以其刚毅勇猛、灵巧快速且变化无穷著称于世,被誉为“七长八短之拳”。各个流派共享的是严谨的动作轻巧敏捷,有力的攻击性强,以及势式衔接巧妙的手段。通过基本动作练习到复杂套路,对练散手,每种招式都蕴含着弹性的力量,使得打击既不僵硬也不软弱,是一门既实用又精美的武术体现。在技击上,更是运用各种手法如勾、搟采挂粘贴刁进崩打劈挑扑弹等,使得每一次挥舞都充满策略和韵味。